加布里埃尔·福莱Gabriel Faure法国作曲家。1845年5月12日生于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山区的帕米叶(Pamiers),早在童年时代他的音乐才赋便被父亲发现,9岁被送到巴黎一所新建立的教会音乐学校读书,由于成绩优异,得以免费连续学习11年之久。1866年毕业后,先后在若干个教堂担任管风琴手。除此之外,他还在他就读的音乐学校教作曲课,1905年到1920年,又担任该院院长职务。他培养的学生很多,如拉威尔、凯什兰、施米特、奥贝尔、等。
纵观福莱的作品,室内音乐占据了他作品数量的绝大多数。除了音乐界谙熟的《安魂曲》以外, 我更喜欢他的钢琴作品。
福莱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第19#叙事曲,沿用了早期创作时的作品编号。这首叙事曲借用琶音和经过段的表现,构成了福莱风格的支柱。虽然这部作品起初是作为独奏曲目来创作的(李斯特曾经凭空推断道:这部作品将无法演奏),但是后来不但被人经常演奏,而且还有了钢琴与乐队的协奏版本。整个作品充满了和谐的音乐语言,分外清新和舒缓,听后大有舒筋活络、释然放松地感觉。
福莱的叙事曲依然抓住了音乐结构的神韵。开始很长的乐段将我们引入第一个主题。采用4/4拍,然后进入第二个主题,同样的4/4拍,最后是另外的两个主题,以6/8拍收尾,并在其间加入了一些副题元素。如此稳定而又清透的曲式似乎成为福莱所有钢琴作品的一个写真。
另一首作品,《第六夜曲》是采用ABA曲式的作品。开始主题犹如月光流泻,是福莱最直接、最有感召力的音乐宣言。在B小段,顺着1/16音符螺旋升起一个舒长、拱起的旋律,烘托出福莱所独有的听觉效果。在此小段之后,听众被带入一个诱人的音乐旅程,第一主题的重新出现,就像沉睡的记忆被再次唤醒。这首夜曲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音乐空间,但却并不是那种压抑的或者魄力充沛的类型。整首音乐似乎要延伸、聚集所有的动力元素,然后再以一种轻而易举的方式,毫不费力地涌现出一个巨大的音波。
第13#夜曲是福莱晚期音乐作品的一个顶峰。这首夜曲依然保留了早期作品的一些精华要素:动人的旋律、精美的结构、以及福莱所特有的那种钢琴诠释技巧的印痕。从一开始开头的沉思曲就构筑了一种炙热的张力,通过激动不安的中间段直到结束时的那种痛苦和无奈。无论如何,和谐的音乐语言从此成为不可思议的个性化标志。
钢琴作品有:
1,Impromptu 6首 2 ,Theme et Variations, 3,Trois Romances sans paroles
4,valse 4首 5, Barcarolle 14首 6 Nocturne13首 等等
福雷是一位优雅的歌者,不论风气如何变化,总是坚守着自己的品味。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夜曲有13首么?我怎么少了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