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里,音乐就是一种背景色彩.不知道别人是否经历过,当我听别人讲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很感动,但这种感动还不至于使我落泪,但如果在讲这个故事的同时再配上音乐,我常常会流泪.可能音乐更容易在一瞬间被我领会到,那动人的情景也会浮现在我面前.如果我们把动人的故事看成是一包奶粉,那音乐就是水,它的冲调会使我在一刹那就闻到了它的香味儿.所以我更喜欢充满音乐的世界,因为它能让一切感受更加容易被人体会,那样我们的生活会充满色彩,纵然有时它是灰色的……
很多人都羡慕有一颗敏感的心灵,能领会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更感激音乐这冲调剂。但也许很多人有时也会厌恶自己的多愁善感,因为多愁善感有时活得会更累,感叹为什么情绪总是那么起伏.这时音乐仿佛是汹涌的海水,使我们在里面挣扎着.这使我们又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羡慕.虽然我们也欣赏过清静幽雅,犹如在世外桃源的音乐,但我始终觉得音乐还是不平静的,在它的滋润下,我们的感情更加丰富起伏,更加细腻,而细腻丰富的感情到底能不能使自己活得更快乐,也许答案不一定是肯定的.
这不是我在否定音乐,只是我在生活中,与音乐交往的一点体会.
当我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会沉默,我想让时间冲刷掉生活中的这点不愉快,用老子的方法来战胜痛苦.在苦难中愈挣扎,就会愈痛苦,就像一只你无法战胜的老虎,你不动声色,让它跑过去,它会比你在它经过的时候,再拦它一下更容易过去,你也更容易度过这样恐惧的日子.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方法,但未必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如果在那样的沉默中,有音乐的陪伴,我想也会更容易忘掉不愉快,从这点上看,音乐又是安慰我的伙伴.
而对于乐观悲观,我觉得这是人的修养,是长期形成的,不是音乐造成的,所以让我说音乐到底带给我快乐还是痛苦,我也说不清.
这个问题实在很难说清,请原谅我语无伦次.
一般来说感觉音乐只是个人心情的溶剂,你是快乐的它就是快乐的,你是痛苦的它就是痛苦的,但音乐能把心情释放出来,这样会使人更好受些而不是更难受些。
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在《爱的奉献》里说“如果你爱好艺术,那没有奉献是无法承受的。”(另一中译法为“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奉献是值得你难过的。”)可能就是一种类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自己的任何精神感受都是可以奉献出来的,因为艺术就是这些情感的表现。不过真做到这样,可能要对艺术有宗教般的虔诚。
至于老子的方法,我最欣赏他“为而不争”的人生哲学。
有时候音乐真的是灵魂
有些故事再美
如果没有音乐的承托
就好像一潭死水
没有活力
文章很精彩,比喻很形象鲜明富有哲理.
对与乐曲的理解我是这样看的,同一首曲子它通过人们心情这面镜子折射出来的是不同的.人的心情随曲动倒不如曲是随人心情动的.如果有时不了解自己了或许可以听一听音乐看看这时音乐的动向,那可能是你心底里的你真正的感受.我并不真正了解音乐这是我对它仅有浅陋的认识.
哈哈 很好的比喻啊 也是很好的体验!
小汶加油啊!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