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纯属意外,这是我们的作业,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关于北京音乐厅的建筑概况”考察报告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大作业之一
作者: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管04—1班—陈铮
一.目的:了解北京音乐厅的建筑概况
时间:2005年10月20日星期四
地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工程名称:北京音乐厅
二.工程概况
1. 建筑类型:
功能:此建筑物是举办音乐会用,北京音乐厅是在北京市内专业用音乐厅之一。
层型:音乐厅属多层结构,四周为楼梯,层高估计为3米中间部分为音乐大厅。
材料:因为音乐厅属于大跨度建筑,所以我判断音乐厅属于钢结构。
结构:我估计建筑物为大跨结构。
2.环境概况:北京音乐厅位于北京西长安街南側,它是以黑大理石为基体的白色矩型
建筑。造型端庄,风格典雅;北京音乐厅北面是中南海,东面是中国大剧院。地理位置优越。
3.层数及建筑面积判断:北京音乐厅应该是五层(不敢确定)。宽
4.立面及平面的:由于音乐厅和其它建筑有所不同,建筑物左右是楼梯和过道,在建筑物的中间是演奏台及座位,北京音乐厅可以容纳1000多人同时听音乐会,
5.音乐厅始建于己1985年,于前两年重新翻修于
三.简要评述
因为我酷爱音乐,所以经常去北京音乐厅听音乐会。我于
音乐厅的前面是个小型的停车场,不过非常小,只能容纳10辆车左右停放,音乐厅的正面由玻璃幕墙构成,还有六根半径在15厘米左右的柱子。大门有四扇双开门构成。往里面走,是个大厅,地面由白色瓷砖铺成,在正中央是楼梯,向两恻眼神,在楼梯的两侧是售票处,第一层的整体虽然略显狭小,但是整体非常简洁,没有多余设施,以乳白色调为主,第一层由于我去的时候人较多,所以没有拍下图片,实在可惜。
由第一曾上楼向左或向右拐,转过来,是一个休息场所,面积大概在60平方米左右,由于当晚有个酒会,所以人比较多,在这个小厅的左右是通往一层的入口,和上二层的楼梯。我认为有个不是很合理的地方也在这里,整个音乐厅只有这层有洗手间,为很多人带来不便,例如我的座位在三层,实则我需要上到四层,在中场休息是想方便,需要下两层来,而且是在二层的一侧,很不方便,我想这也是音乐厅的局限所在。(图)在拐角的楼梯可以看到,宽度很好,高度也合适,是金属扶手。楼梯不是紧靠玻璃墙面,可以看到外面的情况。三层四层的楼梯大体相当。另外在入口处的门,是属于半自动的,拉开后可自行缓缓关上,很人性化。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音乐厅内部,观众座位分位三层,在音乐厅的两侧也有座位叫做侧座,第一层的座位离舞台非常近不到两米的距离,我问过工作人员,说可以容纳1150人左右,可以看出北京音乐厅不适合举办大型的音乐会,适合举行小型音乐会,比如室内乐,独奏音乐会或者是小型的交响音乐等。我当晚听的是钢琴独奏,根据音乐厅的内部,音乐厅一般是梯形构造,这样有利于声音的混音、折射。经过改造后的北京音乐厅基本消除了在不同位置声音乐有较大差别的垢病,但是还是有客观因素影响,例如我做的位置(图)几乎坐到了钢琴的正上方,声音听起来几乎是钢琴的原音,比较硬,比较干,相对于正座上的人来说,不能听到钢琴经过折射、混音之后的声音。对于侧坐上的设计,我也有些许看法,在侧座前面的栏杆太矮了,而座位有离栏杆太近了,有潜在的危险。我坐在一排的最边上一个,进出的人都需小心翼翼的通过。
基本的情况就是这些,我仅仅是粗粗的浏览了一下外观,对于建筑物的构造没有深入研究,建筑物在美学,声学上都做到了高水平,在短时间的改造使音乐厅焕然一新,但是要想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还需要在细节上扣的在细些,尽量做到完美。
我于
楼主也去听波哥的音乐会了啊.
对啊,我和小普,阿珂,一起去的,音乐会好像争议很大,不过可以说是一种全新体验
我21、22日都去了北京音乐厅的音乐会,一场中欧作品,一场叶小纲作品,都很不错。哪位具体说说21日的情况?
北京音乐厅翻修后有很大改进,二楼侧座侧面原来的木质挡板被拆除,极大地开放了那部分座位的视野,是最大的改进。北京音乐厅设计还是比较程式化的,长方形状显然首先不是从音乐效果考虑的。但座位数我认为非常合适,绝大多数情况下北京或中国没那么多古典音乐听众,就应该在这样规模的音乐厅演出。音乐厅是否有活力,是否能吸引观众首先不是硬件,而是经营水平和节目质量,我感觉经营水平的重要性还要高于节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