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的名字不作者本人写的,而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不免带有过重的个人主观色彩.
下面请听一下我的看法.
"月光"是贝多芬在经历过"海力根施塔特"自杀危机后写的,当时作者的心必然还有一定音译(第2交响乐等为作者情绪的另个极端的反映)
其次,从我对作品的理解看(一定要注意联系第1与3乐章),第一乐章中是隐藏着非常隐忍的力量,作者的愤怒,悲伤被压抑着(这就是第三乐章的铺垫,第三乐章便是感情的爆发,贝多芬的作品有个特点就是乐思非常严密,乐章与乐章之间存在这内在的确很大的联系)这种观点我只见过很少人提出过
反过说,如果我们按照大多数人对月光奏鸣曲的理解,则人们根本无法想到第三乐章也属于这部作品!
再有,我曾做过这样的对比.我把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当作是贝多芬内心感性,痛苦的倾诉,听完后再听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等作品,完完全全是两种感觉.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让我很紧张,很痛苦,更多的是很惭愧.
在此我想让大家展开讨论,关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的作品精神
(本人只是个16岁的非专业"爱乐者",还有许多不足,希望能得到专业人士以及一些资历更深的"爱乐者"的指点,毕竟,理解贝多芬很有难度)
我~一个25岁非专业对贝多芬有那么一点了解的“爱乐者”对于Beethoven op.27,No.2的看法~
第一乐章:压抑,郁闷,平静下的巨大危机,苦苦的思索而看不到方向
第二乐章:稍稍缓和,有一些遐想
第三乐章:崩溃,爆发,砸毁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
PS:我并不觉得理解贝多芬很有难度,但前提是你要用心而不是用耳朵去听,才能听到他音符背后隐秘的心声……
Arrau说,所有的作曲家里,他演奏贝多芬时是最让他踏实的,因为贝多芬把一切都说了出来。
按照Neuhaus的理解,月光的第一乐章是最沉痛的悲哀,第二乐章是慰藉,第三乐章则是绝望,爆发,尤其那典型的贝多芬式结尾,又充满了斗志。
在贝多芬的作品里,往往是精神取胜的,他的精神感染着所有同时代和后代的人们,所以他的作品得以最为广泛的流传。因为只要人还活着,或者说只要人还是有神经有头脑的活的人,那么人类就需要贝多芬。
很多人都公认“月光”奏鸣曲更多的是写了贝多芬失恋以后的痛苦,然后在痛苦中爆发,
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一下,如果是因为失恋,那么:
第一乐章:伤心,难过,痛苦,压抑
第二乐章:沉默
第三乐章:受挫后的重新振作
如果是那份遗书,那么:
第一乐章:后悔,惭愧,忏悔
第二乐章:祷告
第三乐章:像是一种发誓,一种头脑的清醒
其实两种理解都是可以的,那么,到底“月光”奏鸣曲表达的是什么?或者可以两者结合起来,毕竟,促使贝多芬写遗书的原因之一也是“失恋”!
另外,为何会称这首奏鸣曲为月光,我想更多的是因为第一乐章的那种“朦胧”的意境吧……
德彪西的《月光》是明亮温和皎洁的,而贝多芬的月光却像月食
以上是飘飘个人的小小看法*^^*
哈哈,全部啊,光第一乐章怎么能像月食呢?就因为有了第三乐章才像嘛~*^^*
看过动画片里的天狗吃月的形象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