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

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钢琴学术交流网站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内心独白

1楼
prokofiev 发表于:2006-12-15 10:52:43

慢慢的,心凉了,热情被一种从地狱莫名而来的恐惧所吞噬,很快感觉到了地狱的召唤和天堂的号角!浑身变得苍白无力,这个大出血的胃,还有已经被香烟熏得差不多了的肺隐隐作痛,只有大脑里面慢慢浮现出尼采以及他的著作!也许我天生就应该是尼采的追随者……

而自从去年秋天-那个美丽的让我迷失了的秋天开始,我几乎放弃了尼采的全部,去感受那突如其来的喜悦和数不尽的幸福!

现在,梦终于醒了,发现了我正在走向世界的尽头,这个我曾经认为美好的世界渐渐变得残缺、冷淡、污浊和黑暗……我才突然意识到尼采原来对我有多么重要!唯心主义!伟大的唯心主义思想将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孤独的听着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里查.施特劳斯的伟大作品,淡淡地从中品味尼采的思想,这个影响了好几代人的伟大哲学家,他的心里也有数不清的悲伤和无奈,但是他选择了一个能让自己内心变得铁石一样的理论……也许我也应该这样,忘掉一切世俗,把整个身心投入到我所崇尚的艺术和哲学!

从马勒的交响作品中,很容易听出尼采的影子,但是马勒是天主徒,而且对爱情无比执着,他不会完全拥护尼采对于宗教和女人的看法。但是从马勒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的是另外一个尼采,一个完全自我化的,极度唯心的尼采……

马勒用自己的手中的笔写下了近乎完美的哲学诗篇!去歌颂上帝、歌颂宇宙、歌颂大地、歌颂爱情、歌颂伟大的艺术等等一切上帝创造给人类的!从他的第四交响、第八交响都很清楚的看出马勒对上帝的虔诚。

但是音乐背后的马勒却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他的内心很凄凉、空虚、痛苦,但是只要一站在莱比锡、布达佩斯、汉堡的指挥台上,他会把内心的一切掩盖的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他不希望让外人知道他心里的痛苦与无助。同样,他严厉的排练和极度暴躁的脾气是给这些乐手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也许是这样吧,如马勒一样,内心痛苦、凄凉的人在夜深人静自己独自的时候越是能宣泄自己的内心,但是他们在朋友、同事、亲人的面前显得无比强硬还有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大发雷霆……

有人说,静由心生,这句话我不太赞同,我认为应该是心由静生。在最静的时候,独自一人,尤其是在茫茫夜色中,我才能触摸到自己的内心,或许需要些酒精的麻醉。从小不善于交际的我甚至在小学同学中除了Dr. Liu以外没有任何朋友,所以也造就了我这样的性格和烂脾气,这点我感觉和马勒有同感……有时候很多人觉得我很唠叨,也许是要把小时候没说的话都一并说完吧……

也有人说人生是美好的、多姿多彩的,这句话我极度反对!人生说白了就是在奋斗中死去!马勒第九交响中也明确阐述了,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最后还是避免不了这个人类的归宿-“死亡”。不过就要看死亡后的情况了,复活?天堂?地狱?当然这里提到的复活是宗教意义上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也就分这么3等了,或许是复活,或许是进入天堂,或许是下地狱……所以这些地点决定了亡者的人品、修养等等。

唯心主义的理论不是终点,而是仅仅给人们开了一个头。当然,我并不反对唯物主义,但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也绝对不想“洗脑式”课本里说的那样,错误的一塌糊涂。形而上学的概念更是被马克思所篡改……在这样的社会里,希望自己复活或者是上天堂的恐怕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了…………

2楼
Zithern 发表于:2006-12-15 11:09:13

人生是多姿多采还是"在奋斗中死去",就看你是乐观还是悲观了,还有一些就是我们的观念

3楼
prokofiev 发表于:2006-12-15 11:17:32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悲剧,何有乐观可言??
4楼
雨夜旋律 发表于:2006-12-15 19:43:24

人生是正剧。。。。

5楼
newquantum 发表于:2006-12-16 13:16:33
坦白地说,最后的结果无论多么令人伤心,一定是有原因的。以后要避免这样的伤心事,就要冷静地自我衡量是什么地方导致了不和,双方的情趣、物质等各方面情况哪些是相投的哪些是相左的……
6楼
prokofiev 发表于:2006-12-16 13:33:17

谢谢Newquantum大哥,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实都怪我这个破脾气,我都不会明白我怎么天生长了一个跟Klemperer一样的脾气……

7楼
小汶 发表于:2006-12-16 20:43:21

尼采生活在宗教信仰逐渐崩溃的年代,对天堂——理想化世界的追求化为泡影,现实变得残酷,人们逐渐相信了自己将最终确实以尘土终结生活的躁动。哲学家冷漠的目光变成一卷卷传世巨作,文学家的长叹化作流淌的诗歌,作曲家的呐喊凝固成永恒的音符……当我们差不多绝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原来是一个个刚强的灵魂:生活之所以有那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正是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生命的底牌——死亡。如果生活是一条线段,直接到达死亡的终点,它是那么苍凉。而无论我们以什么方式面对它——是豁达、是愤怒——都是在丰富它的含义。退一步讲,信仰并非总是有形的、确定的事物。天堂的种种是美好的理想,更是美好理想的象征——美、智慧、爱……或许在尼采,失落文学家、作曲家的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着美好的理想,那是“存在的勇气”。

痛苦时时刻刻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没有人喜欢它,但它做到了,不至于让生命那样苍白。不必因为内心的痛苦责备、抛弃自己。真正摆脱痛苦是不可能的,只能与痛苦和平共处。

理想的世界与世俗本来就不存在界限,也没有隔阂,追求理想并不等于抛弃世俗。天堂的景象来源于现实生活,小说、音乐中的完美境界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了。这两者之是“全”于“粹”的差别,所谓“自然主义”和“抽象的形式主义”。两者够成了一条直线,我们无法到达其中一端,追随任意一端只能身心疲惫却毫无所获。只有在生活中寻找两者间的平衡,才能获得美。

《边城》中蕴涵着一个发人深思的话题——人在本质上是无法沟通的。或许原本许多人都有高尚的心灵,却因为没办法进行实际意义上的沟通,而酿成悲剧。即使与最要好的朋友、最亲的亲人,这条无法逾越的河仍是存在。我们无法消灭这样的隔阂,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只有尽量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体谅别人,然后尽可能给别人更多的信任,才能尽量避免误会、猜疑,也是对自己的最大安慰。

任何情绪的问题都不要以身体为代价,身体是一切的根基。

 

 

8楼
liuyi-chin 发表于:2006-12-22 7:56:59

"真正摆脱痛苦是不可能的,只能与痛苦和平共处。"

痛苦就是人生,能懂得痛苦的人也是一种福气,因为你可以对音乐作品能有一种共鸣,如果太顺利的人生,没有一点痛苦,就对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了,他就不会欣赏古典音乐及听懂马勒的音乐,很多人听不懂马勒,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人生太顺利了,没有一点痛苦!

9楼
walkingplay 发表于:2006-12-29 2:22:02

慢慢感受你的痛苦吧,不要寻找,不要追问,只是深深地感受它,那么你就会从中获得“生”的力量。

每个人的痛苦都是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

最近由于感情问题。。我也很难过。。。于是找来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来看。。受影响了。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5 MoonPiano.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