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好象都不常购买唱片介绍上推荐的首选版本,而是完靠对演奏家的喜好而购买的。有时我也会参照这些书的介绍买,但总不是在第一次听时就喜欢上的,需要很长才感到它的好,其中有不少,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喜欢上:
比如说BACH的《平均律》:版本介绍上的首选往往总是A.SCHIFF。我没有觉得这个版本不好,也是比较喜欢的。但是与我之前买的S.RICHTER演奏的版本来比:席夫的演奏就显得清淡了。RICHTER的版本也有名,但是没有出现在首选的行列:可能是他的感情过了。
MOZART奏鸣曲全集的首选,一般来说都是内田光子,因为这是三星带花的版本。但是人们对她的评价经常是:灵气不够。她的节奏把握、音色与PIRES比,的确有差距,但是PIRES的“灵气十足”却被认为是“慧黠有余”,听过的人都很明白无误能感到:内田的演奏明显比较“规矩、内省”。海布勒也录了全集,也很有特色与个性,不过显然不象一个范本。LARROCHA也基本录全了:没人理……她的莫扎特也很漂亮:音色娇嫩得很,大概也太妩媚了吧,甚至没有一个唱片介绍上提到她的演奏。
如果说:内田的MOZART首选地位也有争议的话,那GELILS的《悲怆》、《月光》、《热情》作为首选,没有什么人不同意吧。可是个人认为:他的演奏中似乎有那么一点儿“感情不够”:他不象施那贝尔这么“粗犷”,没有SERLIN对比强烈。吉列尔斯演奏声音很硬,干净得很,的确属于“范本”一类,大概这就是他的取胜关键吧。
“范本”一类的当然还有PERAHIA演奏的MOZART CONCERTOS:完美主义。你基本上说不出他有什么不好之处。不过,我却不很喜欢:我似乎没有感到他强烈的ATMOSPHERE。同样的还有鲁普演奏SCHUBERT的即兴曲,我听了水货老板的介绍,买回一听,第二天就退掉:常去他那里买,再说是听了他的推荐才买的吗,不然我根本不会拿下它。
有人认为 ——
“人人都把追求完美作为艺术的态度,但是从他们的心底来说却并不希望他们的作品完美,因为“完美”是如此的缺乏个性而苍白无力。
这些属于“完美主义”的首选版本:就我个人的鉴赏角度来说,都不很对胃口。其中,个性的不清晰是我不喜欢的理由。当然,这完全是我的个人看法,毕竟这些首选是广泛深入人心的,不然的话,它们是如何成为范本的呢?
纯属个人看法而已。
当然是的啦~
如果非原创,这象这么不专业的评论哪里去找呀,哈哈...
严重同意楼主的想法。我只管听的高兴,不想拿不喜欢的折磨自己!而且对音乐的理解又不是唯一的,也没有标准答案。
比较的版本~我大概只有自己要弹时才比较在意这个问题。而且我有时不大明白的是:所谓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说的笼统一点,喜欢尽量接近作者意思的演奏,主要不是看演奏家
有个性的演奏是重要的, 不过有个性的演奏是建立在"范本"的基础上的
如果说范本, 倒是很有必要听听naxos的cd, 比如biret的brahms全集
那能叫做范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