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

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钢琴学术交流网站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郎朗演奏拉赫玛尼诺夫

1楼
伊如 发表于:2005-6-30 1:00:25

拉赫玛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郎朗(钢琴) 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瓦列里·格基耶夫 2004年7月录制于芬兰Mikkeli DG SACD 00289 477 5499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楼
伊如 发表于:2005-6-30 1:02:47
这些录音来自芬兰的夏季音乐会,之前郎朗曾在俄罗斯进行了巡演,所以这个演出经过充分的热身准备。 拉赫玛尼诺夫两部最受欢迎的钢琴与乐队作品——第2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对于CD的编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组合,但是整张唱片的长度只有一个多小时多一点,留下了20分钟的空白。 第二协奏曲放在唱片的最前面。首先引起听者兴趣的是它会被演奏得多么慢?开头著名的和弦不像钟声,失去了所有的不祥预兆。这个录音中,钢琴的声音很壮丽,管弦乐团的声音也很有深度。第一乐章开始3分钟左右重要中提琴旋律几乎听不到。为什么?这是因为麦克风对钢琴过于专著,实际的声音效果有些不真实,这一点让人倒胃口。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独奏圆号在降A大调的高潮处演奏得非常华丽。 格吉耶夫在慢乐章的处理给人以深刻印象。开始的弦乐小节像自然的呼吸那样平稳运行,乐队的细节是灿烂的。与朗朗的八度主题陈述相对应,乐队的伴奏少了一点趣味。在5分钟左右,朗朗与透明的单簧管旋律展开竞赛,他的华彩段落非常引人注目。10分钟左右的小提琴声部柔软光滑,几乎是在吟唱,此时朗朗的演奏却让人失望。 乐队在最后乐章的开始稍微有点迟缓,这一点让人不解。是朗朗开启了这个乐章的高潮,闪烁的音乐非常适合他的风格。郎朗在这里的表现让你觉得这张唱片物有所值。 平心而论,狂想曲比协奏曲演奏的更好。在我看来郎朗还不算是个多面手的演奏家,但这部作品无疑属于他的长项范畴。 DG给每个变奏划出了单独音轨的做法很可取。人们可能会惊异格基耶夫管弦乐的耳朵,他与乐手合作得清晰和谐,乐队配合了他的每个指令。特别值得钦佩的是小步舞曲的节奏处理,我们听到了真正的小步舞曲,它最终发展到一个庄严的舞蹈(第12变奏)。诙谐的第15变奏朗朗有上佳的表现。著名的18变奏,没有出现想象中魔幻瞬间,乐队听起来正在这里“稍息”。 乐曲最后,蛮横的滑奏没有演出效果。结尾本身,有的钢琴家处理得很诙谐(比如阿什肯纳吉的DECCA录音),有的则平淡无味,还有的更严肃一些。这个录音却让我说不清是个什么味道。最后的音符被人为地拉长了。(海蓝)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5 MoonPiano.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