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孫梅庭本月中來港獻技
對香港樂迷來說,孫梅庭這個名字應該不會太陌生。記得去年十一月,這位當時只有二十三歲的年輕鋼琴家,應邀聯同香港小交響樂團演奏浦羅歌菲夫《G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印象中,這位憑彈奏蕭邦練習曲而贏得美國《鄉村之聲》「一九九六年度音樂家」的青年,基本琴技上佳,而且表現穩定。只要不斷磨勵,日後當可再上層樓。 六月中旬,孫梅庭將會再度應邀來港。不過,今次他並不是與樂團合作,而是舉行獨奏會。他將會為香港樂迷獻上巴托克《練習曲》、蕭邦《前奏曲》及貝多芬《降B大調奏鳴曲》。此外,他亦會舉行大師班,對有意提升琴藝的學員來說,這當然是個難得機會。據悉,孫梅庭目前在茱莉亞音樂學院跟隨著名鋼琴家兼教育家羅拔.麥當奴研習琴藝,而麥當奴就是三年前美島莉來港舉行小提琴獨奏會時擔任伴奏的鋼琴家。相信孫梅庭在麥當奴身上深沾教澤,而他亦可透過大師班稍盡薪傳之責。 所選曲目並不冷門 獨奏會方面,孫梅庭所選奏的三套樂曲,並不冷門。當中的蕭邦《前奏曲》,是獨奏會的常見曲目。○二年十月初,香港鋼琴家鄭慧舉行獨奏時,亦彈過這套前奏曲。當時筆者在本版介紹過這套樂曲的結構與特色,為省篇幅,在此不贅。不過,只想指出,這套樂曲具有承先啟後的價值,上承巴赫,下啟莎蒂、馬替奴、布桑尼及拉赫曼尼諾夫。 索洛甫磋夫在《蕭邦的創作》(人民音樂出版社中譯,一九六○年)指出:「前奏曲的妙處在於情調豐富、藝術形象鮮明突出、形式特別完美。樂思的簡練與深刻,使人們有權把它們稱做浪漫主義的音樂格言。前奏曲的很大一部分(將近半數)技術很強。這是小品練習曲。」以上的引文,大抵已經給予蕭邦《前奏曲》一個扼要的評價。觀眾在欣賞孫梅庭彈奏這二十四首前奏曲時,可細意體味當中深刻而簡練的樂思。 巴托克練習曲屬佳作 假如蕭邦的前奏曲是練習曲的小品,巴托克的《練習曲》當然是值得注意的相類樂曲。這套練習曲作於一九一八年,作品編號第十八,當中共有三首樂曲。這套練習曲在二十世紀音樂中佔有位置,主要原因是富有原創性,而且極不協合(dissonant)。 第一首是「很快的快板」,彈奏時手的伸縮極快;第二首是「稍慢的行板」,當中的全音階和弦,很易令人聯想到梅西安。此外,樂曲裡快速琶音的組合亦不規則;第三首是「準確的速度」,講求左手不斷加花,而且節奏不規則。從技術而言,這套練習曲是同類樂曲中的佳篇。 貝多芬鋼琴曲交響化 孫梅庭亦會在獨奏會演繹貝多芬《降B大調奏鳴曲》。在貝多芬三十二首奏鳴曲中,這首是第二十九首(作品編號一○六),稱作《槌子鋼琴奏鳴曲》。這首奏鳴曲的最大特色是貝多芬把鋼琴奏鳴曲的交響化推到極致,既創新亦近乎完美。因此,有人認為這首奏鳴曲是鋼琴版的《第九交響曲》。 這首奏鳴曲在一八一七年十一月開始創作,一八一九年九月出版。這段時期貝多芬飽受內外煎熬。他本身的聽覺日漸惡化。此外,作品不受時人重視,命途倍感蹇舛,而侄兒卡爾自喪父後,由貝多芬撫養,但帶給他很大的煩惱。貝多芬就是在這種精神的困厄中寫就這首奏鳴曲。 限於篇幅,本文未能詳細分析整首樂曲的結構與特色。讀者如有興趣,除可細讀權威學者杜飛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大全》,亦可翻閱內地鄭興三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書內有詳細的背景介紹及樂曲解構。 且看孫梅庭能否就上述三套作品獻上難忘的演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