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特·伯格纳/应明耀 译
以下是DVD《钢琴前的李赫特》("Sviatoslav Richter at the Piano")的详细介绍,它涵盖了影片中包括旁白的所有内容,是为那些没有影片的朋友准备的。文中的时间代表了各个事件在影片中的出现位置,并非表示事件的持续时间。希望您能喜欢!
0:20
Dreamlife公司的标志出现,随后隐去。
日文“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出现。
镜头扫过,李赫特正在家中演奏巴赫的《幻想曲与赋格》(BWV 944),那是1967年。
俄文“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出现。
镜头对准了正在演奏巴赫的李赫特,日文“1968年录制于俄罗斯”插入。
镜头回到李赫特,字幕:“巴赫《A小调幻想曲与赋格》(BWV 944)”。
重新回到李赫特的侧影。
3:00
1963年,李赫特与两位朋友正在钢琴旁翻看剪贴簿和记事本。背景音乐仍是巴赫。
剪贴簿的特写镜头,李赫特指着自己在蒙特卡罗、巴尔的摩、马里兰和卡耐基音乐厅的节目单,朋友们指着他在加利福尼亚共济会堂(Masonic Auditorium)的节目单。屏幕上出现了一本杂志,封面写着“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无可比拟的苏联钢琴家”。
旁白:“这是一则日记,李赫特记下了自己所有的音乐历程和演艺生涯。”
屏幕上列出了李赫特所有的音乐会。
3:40
镜头透过车窗,李赫特正在旅行,汽车穿过莫斯科的一座桥。他坐在前排,车后放着许多盛开的鲜花。
画面渐渐隐去。
3:46
镜头中出现了面带微笑的观众。那是1964年,他们正在为李赫特喝采。镜头左右移动展现出观众们对李赫特的热情。李赫特走上舞台,上前亲吻一位献花女子的手,随后微笑着向大家鞠躬致意。
旁白:“李赫特──谈到他的演出,世界上所有的报纸都公认他创造了音乐艺术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不可思议的艺术家,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玛格丽特·朗(1874-1966,法国钢琴家)曾说,李赫特将自己的灵魂融入了演奏,他是一位钢琴诗人。他是少数几位获得过‘列宁奖章’这一最高荣誉的艺术家之一。”
观众们正在鼓掌。在摆满鲜花的舞台上,观众们仍在为李赫特献花。他把花束放在琴凳上,点头鞠躬向大家致意。乐队和指挥鲁道夫·巴夏伊也在为李赫特喝彩。镜头拉远,整个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音乐厅里挤满了人,很多人站在走道里,手捧着为李赫特准备的鲜花。李赫特鞠躬的镜头多次出现,随后是音乐厅里微笑的观众。1963年,李赫特在一次公众活动上领奖,随后是勃列日涅夫为他颁奖的镜头。
5:03
镜头中出现了李赫特触击琴键的双手,背景是专注的观众。镜头转向了热切的观众,大家正默默地聆听。又回到李赫特的双手,他开始演奏拉赫玛尼洛夫的练习曲Op.39 No.3。
旁白:“拉赫玛尼洛夫升F小调练习曲Op.39 No.3。”
观众在镜头中出现,李赫特完成了演奏。
7:35
莫斯科,李赫特寓所旁的一条街。
旁白:“莫斯科,李赫特的家。让我们进去看看。”
许多房间内景的镜头,包括那架斯坦威钢琴、涅高兹(李赫特的老师)的肖像,钢琴上的一张黑胶唱片(RCA LSC 2611)和几幅挂在墙上的画。字幕:“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背景音乐)。”
8:48
镜头中出现了乡间河边的一片荒地,李赫特与二三好友正在散步。
旁白:“李赫特常和朋友一起在树林中散步。他在这里有个家,那是一座木屋。”
环顾房子的四周,镜头进入屋内。李赫特隔着窗户正在看着什么。
10:28
1965年那个雪白的冬天,莫斯科,鸟儿在树上鸣唱。公园里,李赫特踏着积雪的台阶散步,远处是克里姆林宫的身影。他继续在莫斯科繁忙的街道上走着,穿着漂亮的大衣,戴着裘皮帽子。奇形怪状的老式汽车驶过,他不时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
11:14
李赫特家中的圣诞节。他点燃了圣诞树上的蜡烛,冲着大家微笑。
11:38
莫斯科音乐学院的美丽外景。背景音乐是普罗柯菲耶夫的大提琴协奏曲Op.119。字幕:“莫斯科音乐学院。”镜头进入,出现了柴科夫斯基的雕像。
旁白:“在这里,伟大的钢琴家师从海因里希·涅高兹教授。直到二十二岁,李赫特才开始正式的学习。”
涅高兹的照片。李赫特在1935年的照片。李赫特在1944年的照片。又是一张涅高兹的照片。镜头里出现了李赫特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小音乐厅中练习的情景,涅高兹在一旁专注地看着。
旁白:“涅高兹一直认为李赫特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音乐家──从这种意义上说,这个学生不仅仅代表个人,因为他总是受到公众的关注。”
涅高兹的照片。李赫特与涅高兹在一起的照片。
12:54
1963年,康德拉辛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演出德沃夏克的钢琴协奏曲。字幕:“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Op.33》。”李赫特开始演奏第三乐章的华采段。奏完后,他与康德拉辛和首席小提琴握手,台下的观众喊着:“棒极了!”
16:07
李赫特家中的圣诞节,宾客聚在圣诞树旁聊天。背景音乐是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镜头对准了李赫特,他和一位老友在一起。
旁白:“这位女士,安娜·托罗约诺夫斯卡娅,是一位画家,也是李赫特多年的好友。1942年,两人初识。”
镜头中的安娜出现在自己家里。
安娜:“那时的李赫特没有钢琴和练习场地,所以我帮了他。‘如果你觉得我的钢琴还行,就来吧。’”(后来,除了自己家,这里是李赫特经常练琴的地方)。那架钢琴出现了,镜头对准了它破旧的踏板。
旁白:“这就是李赫特练琴的地方,这就是他用的钢琴。”
安娜:“那是战时,我们把爱尔兰的土豆放在火炉上烤熟了权作一餐。天很冷,火又常常熄灭。它实在太小了,而且它还是我们唯一的光明。”
安娜:“李赫特练琴时总是不知疲倦。这里有一幅我为他作的画。”
出现了一幅李赫特弹琴的画。
安娜:“这幅画描绘了李赫特手指掠过琴键的瞬间。我花了很大的努力才捕捉到这一时刻。”
安娜:“熟悉了我家,有一天,他来了,一只手绑着绷带。马上,他感到无聊,因为不能弹琴。我至今还记得那时他说的话。八、九岁时,他学习绘画,那时,他想成为画家。后来,他必须在绘画和音乐之间作出选择,这使他感到困惑。”
一幅李赫特作画时的画像。
“因此,我试着给他一些画笔和纸。看起来,他对风景画没什么经验。”
安娜拿出一幅李赫特的作品,画的是房子和窗户。
安娜:“这是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是李赫特在我家画的,很不错。你应该能看出其中不断发展的‘李氏’画风,很有趣。”
安娜拿出了不少李赫特的作品。一幅画的是山,一幅是暮色中俄罗斯的建筑,一幅是俄罗斯的教堂,还有一幅是莫斯科的建筑。
安娜:“这完全是风景的画法:重点、空间、手法。总之,从绘画的角度看,我想所有的技法都在于此:色泽、明暗、细节。这种感觉很出色。”
出现了一幅乡间小路的画,接着是一幅舞蹈的画。
安娜:“这幅画表现了他对运动的灵感。对于音乐家,这种感觉可能很平常,但是对我而言,我最喜欢这种感觉。”
又一幅画出现了。
安娜:“这幅画是李赫特从某地演出回来后完成的。透过窗子,他在冬日的雪景里点缀上两棵斑驳的树。这些都是对往昔回忆的精彩表达。”
又是一幅李赫特作画时的画像。
“这种对回忆的表达包含着一种完美的想象力。我总是这样认为,如果在绘画上李赫特没有如此的表现能力,他也就无法在音乐中带出那些想象的元素。”
20:28
李赫特正在安娜家弹琴。一位先生进来聆听,他说:“您的演奏总是如此精彩。我有否妨碍您?”李赫特回答:“没有,我并不介意您在一旁观看。我总是弹相同的旋律,这是否不太好?”
李赫特开始弹奏舒伯特《C大调奏鸣曲》的慢乐章选曲,还有肖邦《变奏曲Op.12》的选段。他弹得很快,带着一种乡间的清馨感。弹完了,他说:“哦,弹得有点糟。”随后,他开始弹李斯特,突然停了。“但这次很好!”继续弹,又停了。“太快了。”再一次继续。
旁白:“每天,李赫特花五到六个小时弹琴。”(这或许比有些人所想的少得多!)
26:56
一座巨大的音乐厅出现了,里面挤满了人。李赫特正在演奏莫扎特《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那是1966年4月23日,巴夏伊指挥莫斯科室内乐团担任协奏。
其间,镜头中出现了李赫特与妻子尼娜参观一家艺术馆的情景,他专注于每一件展品。
旁白:“赫米迪杰美术馆(Hermitage Museum),列宁格勒公共展。李赫特到此参观,唤起不少童年的回忆。”
随后,出现了莫扎特协奏曲的尾声。
32:02
音乐厅门外,买不到票的观众郁郁不乐。镜头一转,李赫特与朋友们正坐着私人轿车外出观光,他们前往一座古老的教堂和许多俄罗斯的名胜。
33:17
李赫特乘火车来到巴库,受到人群和鲜花的欢迎。
他在音乐会上向大家鞠躬致意,一如往常,音乐厅里人山人海。
33:50
李赫特演奏普罗柯菲耶夫的《第六奏鸣曲》。他为乐迷签名,大家献上了鲜花。李赫特来到海边,远处是一座石油钻井平台。普罗柯菲耶夫的奏鸣曲在背景中回荡。(李赫特曾说: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代表了工业化!)李赫特一直对工人带有深深的敬意。
旁白:“旅途中,李赫特产生了一种想法:无论是名气还是金钱,都无法影响一部作品的沉浮。”
38:45
李赫特、尼娜和一位朋友正在喝茶聊天。李赫特拿出普罗柯菲耶夫《第九奏鸣曲》的手稿给朋友看,上面还有一张照片。
旁白:“与李赫特在一起的是歌唱家尼娜·多丽娅科和音乐评论家亚科夫·迈里希金。”
亚科夫:“这是普罗柯菲耶夫吗?”
李赫特:“是的。”
亚科夫:“我一直想见他。”
李赫特:“哦。”
亚科夫:“这是手稿吗?”
李赫特:“当然。你看,这张照片是普罗柯菲耶夫年青时拍的,我很喜欢。这是非常珍贵的照片。”
亚科夫:“你为他弹过《第九奏鸣曲》吗?”
李赫特:“在他面前我没弹过。我俩见面时,这部作品还未完成。那天他过生日,他给我看了这部作品并说:‘这首奏鸣曲是压抑的,旋律也是缓慢的。很明显,它不像是名家的手笔。’对这一点,我们有默契。之后,我演奏了这部《第九奏鸣曲》。普罗柯菲耶夫是在收音机里听的──那时,他身体不好,无法出席音乐会。”
李赫特弹起这首奏鸣曲。
旁白:“普罗柯菲耶夫将此曲题献给李赫特。”
李赫特:“我与普罗柯菲耶夫的正式会面有七次。当然,我们见过许多次,但关于音乐的只有七、八次。全部就是这些。”
亚科夫:“你为他演奏过吗?”
李赫特:“有一次,我弹过《第七奏鸣曲》,那时这部作品刚完成。”
亚科夫:“你还弹过《第五协奏曲》。”
李赫特:“是的,没错。由普罗柯菲耶夫自己指挥。那是战前,他正在创作《第六奏鸣曲》,也是在他第一次听我演奏之后。”
亚科夫:“要是当时没有你,情况会怎样?”
李赫特:“看起来他对作品的成功感到很高兴。他也很欣赏我的演奏,当然我是在开玩笑!两个月后,我再一次在柴科夫斯基音乐厅演奏这部作品。感到作品中蕴涵着一些深刻而意味深长的东西。”
此时,李赫特弹起了《第九奏鸣曲》的第二乐章。
亚科夫:“你的曲目非常广泛,这真的很引人注目。”
李赫特:“越少越好──对吗?”
大笑。
亚科夫:“不,不是这样!那么,是不是因为你对所有这些作品都充满信心?”
李赫特:“是的。信心是我演奏的精髓,那是最重要的。”
亚科夫:“为何如此?这话的含义是指你的理解力?”
李赫特:“不,我可不想弹那些糟糕的作品。同样,只有喜欢的作品,我才会去演奏。我是这样演奏的……”
亚科夫:“但是你喜欢的作品实在太多了。”
李赫特:“是的,有许多作品让我感兴趣。你是否认为这有点贪得无厌?”
亚科夫:“没有,没有。”
李赫特:“总有人喜欢一部作品,也有人会说‘这个好,那个不好’……归根到底,总有一些是好东西。”
亚科夫:“没错。”
李赫特:“我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认为所有的作品必定是好的……问题不在于作品的流派和风格……最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艺术界有着最具天赋的人,在艺术上,如何运用天赋尤其重要,投入才是一切。”
在一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上,李赫特弹起了德彪西的《第六前奏曲》和《快乐岛》。
亚科夫:“最近,你的演奏倾向何处?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派?你很少演奏中期浪漫派的作品。能否谈谈?”
李赫特:“我弹过一些浪漫派的作品……对它们,我已经有点厌了。这些作品的演奏,我称不上杰出,它们需要从宣泄情感的角度来弹,我觉得演奏这些作品特别难。在演奏现代和古典作品时,关键是理解,而浪漫派作品,重点是自然和力量。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浪漫派作品难在这里。对我而言,确实无法演奏它们。而且,不少年青人也受了误导,他们忽略了许多作品中真正的难点而视其为无足轻重的部分。在此,公众的需求往往超越了作品本身。看来,公众总是最正确的裁判。”
亚科夫:“你说得对。”
李赫特:“从某种意义上说,公众永远是正确无误的。”
李赫特演奏肖邦的《第四、第十练习曲》。
李赫特:“今年,我演了130场。”
亚科夫:“130场?!”
李赫特:“是的,130。去年是125场,明年可能是150场!”
亚科夫:“150场?!?”
大笑。
李赫特:“哦,开个玩笑!或许明年只有50场。”
亚科夫:“看起来,你每年都集中于一个作曲家的作品。”
李赫特:“不是。”
亚科夫:“去年,你演了许多莫扎特。你是否总是喜欢演奏新作品?”
李赫特:“我可不是这样。我属于音乐学院,每年这里都有一种特色。有一年是莫扎特,一年是贝多芬,还有一年是巴赫。对,是巴赫。你说呢?”
亚科夫:“那么,你又对什么新东西印象深刻了。”
李赫特:“你是说最近?印象深刻的是爱丁堡的英国音乐节,这是第二次,算是个新东西。尽管它不是最新的,但是很有独创性,真的很精彩和激动人心。在国内,知道的人不多。另外,我对亚纳切克也是印象深刻,特别是他的弥撒作品,大约写于十年前。”
亚科夫:“在哪里?”
李赫特:“是在唱片上听到的,后来又在布拉格听过一次,真的很精彩。我对凯鲁比尼的《美狄亚》印象也很好。我永远难忘那场在斯卡拉的演出,是卡拉丝唱的。这完全是美到极致的演出,现在还时常浮现在眼前。卡拉丝就是那样,不但是歌手,还是演员,她是伟大的艺术家,是歌剧的宝库。另外,我看过卡拉扬指挥的《游吟诗人》。那部歌剧,我不是特别喜欢,但是当时的我完全入迷了。当然,其中有些是因为卡拉扬的缘故,总体上看,是台上的歌手让这次演出历久难忘。”
亚科夫:“近来,卡拉扬不但指挥歌剧而且导演。”
李赫特:“我的那段记忆至今难以抹去。最近的一场演出,我看了肖邦的协奏曲,还有马勒的《第七交响曲》。这不是我喜欢的交响曲,但是它给我的印象很强烈。那种音乐已经是……相当精彩。那就是斯瓦特拉诺夫的伟大之处,令到演出如此迷人。我说这一切的用意是要说明:当这里有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你们不必去评论他或她的天才。音乐不是什么谈资,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音乐,也根本不需要如此。音乐是用于聆听和演奏的,只有如此,它才能获得极致的表达。”
最后,李赫特以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作为结束。
播放演职员表。
richter, 是我今年听的最多的钢琴大师了.
Barth-Neuhaus(A.Rubinstein----Blumenfeld/Szymanovsky-->>>Neuhaus)-Richter
Neuhaus弟子多,比如:除richter外的, 小Neuhaus, Gilels, Cherkassk, Krainev, Zak,Naumov, Malinin等等, Richter占的比重要大好多, 知名度也大了好多
建议大家看一下<飞跃高加索的琴韵>一书, 我几次提到了次书, 的确对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奠基者们有了很好分析, 佳书也! 另外还有richter3部曲的dvd, 也是难得的精华
Cherkassky本来想投到Rachmaninov门下~~老拉绝对他技术有问题~让他离开音乐会演出重新建立技术~没办法就改投Hofmann门下了~
我当然知道Cherkassky是hofmann的学生
Cherkassk是另外一个人, 是捏高兹的学生
啊??????惊讶~~~
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啊~
来来来~~达达给我们来作个扫盲~~
Cherkassk?那天听他们聊过 录音很少的那个啊?
达 ... 琴韵那书有送DVD? 什么RICHTER三部曲?新出的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