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的朋友可否谈一下?
下面是摘录网友的一段评论 “飞利浦法国公司今年出了阿劳八十年代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至少从录音技术层面来看,是几近完美的录音,它完全捕捉下来阿劳琴声中那种色彩感和层次感,低音区的厚重和歌唱性以及高音区的晶莹剔透,简直令人心醉神迷。
当然,八十年代的阿劳已经垂垂老矣,少了六十年代那套贝多芬中那种沉重和紧张感,在中期奏鸣曲里“热情”里再也不能爆发出那种能量了,但是更多的是超然、平静。“黎明”里的那种色彩感太美了(和那个80岁现场版很接近)。
早期的奏鸣曲里那种轻松,有时候甚至是幽默,简直是难以想象,惊喜。在六十年代的那一套里,早期的奏鸣曲永远是一大缺憾,因为阿劳在当时太沉重了,而缺少了青年贝多芬的那种朝气和活力)。
至于晚期的奏鸣曲,特别是最后的一首,我已经没法在这里形容了。在32的慢板里,你能听到宇宙的声音。 ”
我本人十分喜欢阿劳对于晚期贝奏的演绎,凝重而温暖真诚的音色,深思熟虑的触健以及那种英雄迟暮的境界让人唏嘘不已
-----------------------------------------------------------------------------------
另:哪位朋友知道这套碟在深圳哪里有卖?
谢谢
楼上兄弟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吗?
楼主,你好!在这里我想谈谈我个人对八十年代阿劳在演奏贝奏中“热情”的不同于你的看法,“在中期奏鸣曲里“热情”里再也不能爆发出那种能量了,但是更多的是超然、平静。”?这首“热情奏鸣曲”我认为阿劳的演奏是最经典之一。我们知道,阿劳在强奏时总有一种非常丰润、非常歌唱的声音,在这首作品里也不例外。从整个三个乐章的布局来看还是非常合理的。“《热情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尽管有着无比的热情,它却首先应该是庄严宏伟的,而末乐章则是热情的旋风、激情的奔流,犹如在狂风骤雨的上空响着热烈激昂的朗诵。”——涅高兹!显然,用这句话来形容阿劳在演奏这首作品时的处理是非常合适的。
在第一乐章中,阿劳处理得非常庄严、在音乐上非常的有紧张度,充分体现了阿劳的演奏功力——能使和声和每个声音都充分地填充音乐的每寸空间!第二乐章在保持第一乐章庄严的气氛下更演奏出了非常内在、非常动人的歌唱性(主要主题的新材料)!第三乐章的音乐气氛演奏的异常激烈,阿劳演奏的这个最后乐章是我认为最经典的演奏之一,相信所有听过阿劳演奏过这个乐章的朋友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整个作品在演奏速度上和处理上都充分体现了阿劳对整部作品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