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最神奇的钢琴大师——哈梅林随笔
1989年,钢琴巨匠霍洛维茨去世,在钢琴家沉浸在悲痛之中外,也不免稍微的喘了一口气,因为霍老先生在世的时候,仿佛宙斯俯瞰着众神,只要他的演奏一经放出,别的钢琴家都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在他去世后,钢琴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许多所谓明星走出了老霍的阴影,例如普列特涅夫(Pletnev),佩拉西亚(Perahia)等中生代的大师,也有基辛(Kissin)等年轻的一代。这些大师都有许多的唱片发行,许多的演出合同,所以全世界的乐迷对他们已经是耳熟能详,他们也拥有众多中国的爱好者。然而在这些闪耀的明星背后,还隐藏了一批不为国人所了解的大师,他们的水准不在“明星”之下,甚至有的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些偶像,仅仅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唱片公司不是像DG,EMI等公司名气大,而且所擅长的范畴限制了他们受欢迎的程度。这其中,就有一位演奏水准高超,曲目惊人的钢琴大师――哈梅林。
哈梅林(Marc-André Hamelin,1961- )1961年出生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后移居美国,1985年获得卡内基音乐厅国际美国音乐比赛第1名,并在美国
(一)演奏特点
笔者收藏了许多哈梅林在Hyperion公司的录音,以及许多私人的录像,因此
对他的演奏实在是深有感触。他的演奏特点可以用松弛,准确,超技,广博来概括,而触键的声音更是优美动人。
1.所谓松弛,是说哈梅林演奏时两个手臂极其放松,这种高明的演奏手段使得其技巧完美无暇,无论多困难的乐曲或者片断,在哈梅林手低都轻巧的克服,似乎没有任何乐曲能难倒他。从许多他的录像来看,演奏时手腕略有掉起,手臂其他部位都不加以外力,顺畅的将力量从肩部传送到指尖,因此哈梅林在弹奏爆发的和弦时不见动作多大,但声音集中有力,实在是顶尖的触键。笔者在练习时,脑间不断浮现哈梅林的松弛手腕,以前很难逾越的困难片断都开始有了突破,足可见正确的方法对演奏的重要性。当然,哈梅林在生理上无可非议的有独特之处,否则那海量的困难作品光靠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2.所谓准确,是指哈梅林的所有现场演奏录音几乎没有失误,无论是快速片断还是各种艰难大跳,都不带一个错音,而且所有演奏出的乐曲都极其符合风格,决无任何走型,可谓神技。当今所有钢琴家的推广都是靠的录音棚灌制的唱片,而唱片是可以修改和后期加工的,所以其中包含了不少虚假的水分。真正功力所在是那些音乐会的录音或者录像,而只有较少的钢琴家才敢进行现场录音录像。笔者收藏有大量哈梅林的现场,其中所显示的准确演奏是决无修改的,连盛年的霍洛维茨,鲁宾斯坦等人都愁于错音,似乎只有米凯兰杰利这个完美主义者和哈梅林的现场达到水准,而曲目范围来说前者却相距甚远了。
3.所谓超技是最好解释的,是说的哈梅林的技巧高超,有这个作为前提,才有他为钢琴音乐做出贡献的基础。无论八度,双音,快速和弦还是长时间的巨型乐曲,他应付起来都易如反掌。因此比李斯特还困难的作曲家例如格多夫斯基,阿尔坎(Alkan),布索尼(Busoni)等人的作品都被哈梅林一一克服,成为其保留曲目了。
4.所谓广博,是指哈梅林在钢琴文献中的独到眼光及众多的保留曲目。当年俄罗斯钢琴大师李赫特就以罕见的丰富曲目震惊了世人,从巴洛克的巴赫,亨德尔到现代作品的兴德米特,斯特拉文斯基等无所不包。而在今天我们有幸拥有哈梅林实在是个值得庆幸的事情,他的演奏曲目包括常规曲目和非常规曲目,大家耳熟能详或者钢琴家必弹的作品他基本都一一涉猎到,而那些被时间埋没但独具价值的作曲家的作品也成为他的保留曲目,这在下文会详细介绍。
(二)音乐贡献
哈梅林的出现给钢琴音乐带来了新的天地,凭借自己的力量给钢琴音乐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些贡献包括了偏僻曲目的开拓发掘,常规曲目的典范演绎,新作品的创作等几个方面。
1.偏僻曲目的开拓发掘
平心而论,仅凭这一点,哈梅林就是古往今来最为出众的钢琴大师之一,将被永远记入史册。钢琴文献是所有乐器文献中最为广博的,除了那些我们经常听到的作曲家外,有许多知名作曲家的不知名作品和不知名作曲家的知名作品被埋没了。原因之一当然是因为有的本身价值的确不如那些大师的作品重要,但往往其间闪现了神来之笔或者优美片断,单因此而被全部遗忘实在是个令人惋惜的事情;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音乐史中总有一些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奇人,或者是风格超前,令同时代难以接受,或者是本身具备了超人的技术因而其作品由于艰涩的技巧而无法推广。因为就需要一位既要对这些作品充满兴趣还具备高人一等演奏水平的钢琴家来完成发掘和推广任务,而哈梅林无疑正是上天派来的最佳人选。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哈梅林所发掘的一些重要的作曲家或者重要作品。
(1)格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1870-1938)。前文已经提到过哈梅林是凭借录制的全部格多夫斯基改编肖练而走红的。格多夫斯基是波兰钢琴大师,作曲家,本身演奏水准很高,还写有许多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分为原创作品和改编作品,而最为重要的就是那一首首高难度的改编作品。格多夫斯基在进行乐曲改编时最擅长的就是运用复调手法将几个旋律融合一起同时出现,达到眼花缭乱的效果,所以不仅要求演奏者的技巧高超,还要具备清楚的头脑才能将声部都表达清楚。哈梅林除了那套几乎完美的肖练录音外,还演奏录制了一些格多夫斯基的原创作品,如一首庞大晦涩的奏鸣曲等。在此之前,这些作品是很少有人问津的,因此哈梅林为格多夫斯基的作品作出的贡献尤为重要。
(2)阿尔坎(Charles Valentin Alkan,1813-1888)资深的钢琴爱好者或许会听说过这位法国的怪才作曲家阿尔坎,他与李斯特同时代,本身是个高明的钢琴家却放弃演奏热爱教学的作曲,写下许多独具特色的钢琴作品,然而他超前的和声,和艰涩的技术使得他的作品被遗忘了,反而李斯特和布索尼这些大师尤为赏识他和他的作品。20世纪有许多的演奏家如Raymond Lewenthal,Ronald Smith等人已经意识到阿尔坎的魅力以及作品所包含的独创性,开始发掘他的全部钢琴作品,并且录制了少量的唱片。哈梅林在九十年代后对阿尔坎的重要作品如op.33的大奏鸣曲和op.39的12首大练习曲等进行研究和演奏,发行了4张阿尔坎作品的唱片,他用自己无敌的技术使得这些作品重现光芒,已经成为同曲目的不二之选。
(3)梅特涅(Nikolai Medtner,1880-1951),这是一位与拉赫玛尼诺夫同时期的俄罗斯作曲家,其绵长的俄罗斯气息和钢琴化的写作手法十分难得,但由于其旋律不如老拉的优美动听,因此阻碍了他的出名。哈梅林将梅特涅的全部奏鸣曲录制成4张cd,无如伦比的诠释了这位具有民族特色的作曲家。
(4)卡普斯廷(Nikolai Kapustin,1937- )这是一位成功的融合了爵士因素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写有10余首奏鸣曲及数首练习曲,前奏曲,小品等。但高度的节奏化和繁杂的记谱使得他不为人知,只有作者自己录制了少量唱片。哈梅林选择了重要的作品进行录制和演出,对推广卡普斯廷的作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作品已经成为国外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
(5)由于篇幅所限,其他非常规曲目只能在这里一笔代过,德国作曲家雷格尔(Reger)几首庞大的变奏曲,维拉-罗波斯(Villa-Lobos)充满巴西风格的小品,澳大利亚钢琴家格兰杰(Grainger)根据民歌所谱写的钢琴作品,美国超前的作曲家艾夫斯(Ives)创作的堪称最难理解的超长第2奏鸣曲“麻省康克德”,波兰现代作曲家希曼诺夫斯基(Szymanowski)全部马祖卡,法国音乐史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式钢琴作品,杜卡斯(Dukas)的奏鸣曲,俄罗斯长寿当代作曲家奥伦斯坦(Orenstein)的先锋钢琴作品,号称全世界记谱最为繁琐的作曲家索拉布基(Sorabji)的第1奏鸣曲等等。
2.常规曲目的典范演绎
许多人看过哈梅林在Hyperion公司留下的这些奇怪作品目录会说,这只是一个剑走偏锋,只靠演奏这些没人知道的作品为生,避重就轻的钢琴家。其实事实远不是如此,因为从笔者所调查的几十场哈梅林演奏会目录来看,他所涉及到的常规曲目要多的惊人,其中包括许多的意想不到。这里就做一个简略的统计就可明鉴了:独奏作品有巴赫第5法国组曲;海顿晚期奏鸣曲;莫扎特的几首奏鸣曲;贝多芬晚期奏鸣曲;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晚期奏鸣曲;肖邦的波兰舞曲,船歌,叙事曲,第2奏鸣曲;斯克里亚宾的全部奏鸣曲;勃拉姆斯的间奏曲;舒曼的蝴蝶op.2,狂欢节op.9,幻想曲集op.12,交响练习曲op.13,幻想曲op.17,第2奏鸣曲op.22;福雷的船歌;李斯特的数首匈牙利狂想曲,包括“唐璜”改编曲在内的数首大型歌剧改编曲,音乐会练习曲,全部帕格尼尼练习曲;阿尔贝尼斯的全套伊比例亚组曲;普罗克菲也夫的小品如“讽刺”op.17等;肖斯塔科维奇的几首前奏曲与赋格;布索尼的第6小奏鸣曲“卡门”,改编巴赫的“恰空”;巴伯的钢琴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2奏鸣曲,音画练习曲小品等;格什温的歌曲改编曲等等。协奏曲包括莫扎特的数首,贝多芬5首,拉赫玛尼诺夫的第2,第3首和帕格尼尼狂想曲,格什温的钢琴协奏曲,蓝色狂想曲,格里格协奏曲,波恩斯坦带钢琴的第2交响曲,布索尼带合唱的庞大协奏曲,李斯特2首协奏曲和死之舞,圣桑第2,4,5协奏曲,谢德林的第2协奏曲,安东鲁宾斯坦的第4协奏曲等等。虽然只是一份短短的清单,但是其中的分量却是很重,其中例如肖邦第2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第2奏鸣曲等都是难度很高的常规作品,更不用说贝多芬舒伯特那些需要深厚音乐功底的奏鸣曲了。当红的许多明星钢琴家,一旦练好某个大型作品比如拉赫玛尼诺夫第3协奏曲等,就会连续演出数月甚至数年,曲目狭窄的可怕,而在哈梅林的目录中,拉3仅仅出现在一场音乐会中,其后立刻换成了别的曲目,很少雷同。哈梅林演奏这些常规曲目也绝非跟风凑热闹,舒曼交响练习曲的紧凑,巴伯奏鸣曲的张力,拉赫玛尼诺夫奏鸣曲结尾的爆发,李斯特全部帕格尼尼练习曲的精准和优美都可以作为范本来听,更不用说斯克里亚宾的全部奏鸣曲了。可惜清单中有的曲目录音很难见到,笔者也有少数没有听到,例如对哈梅林演绎的拉2协奏曲很有兴趣,看看这个超群的钢琴家是如何弹奏这首通俗协奏曲的。
3.新作品的创作
哈梅林除了演奏之外,还谱写了许多很有特色的钢琴作品,并留下了其中大
部分的录音。包括
12首小调练习曲(笔者仅见到其中6首的乐谱),一首前奏曲和赋格,一首小前奏曲,一首向索拉布基致敬的前奏曲,一首混合了3首肖邦练习曲的改编曲,一首改编自Abreu的充满民族风味的小品“雀鸟”(Tico-Tico no Fuba),一套名为“Con Intimissimo Sentimento”的组曲,以及为3首莫扎特协奏曲和李斯特第2狂想曲谱写的华彩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2首练习曲中的5首,包括一首改编自罗西尼歌曲“La Danza”,一首改编自李斯特的“钟”,一首改编自里姆斯基-柯萨克夫的“野蜂飞舞”,一首改编自肖邦的“黑键”练习曲,一首名为“向斯卡拉第致敬”的小品。这些作品带着原作的影子,却充满了现代的和声,听起来既耳熟又怪异,而且技术难度之高简直匪夷所思。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外的新秀开始演奏这些作品了,它们的确也是一批优秀的音乐会曲目。
音乐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清楚的,优秀的演奏更是如此。只靠笔者在此描述哈梅林神乎其神的演奏是远远不够的,想真正了解他就要去听他的唱片或者到网络中去搜寻他的资源。许多乐迷在讨论哈梅林时往往都惊叹他的精力,广博的曲目光练都要废寝忘食,更别说连续的独奏会,作曲,研究发掘被埋没的作曲家,所以称他为“神奇”的钢琴家是名副其实的。哈梅林对鲜为人知的钢琴文献所做出的贡献将深远的影响着钢琴界,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他高超的琴技。笔者已经无缘听到霍洛维茨的现场演奏了,如今最大愿望就是能有幸现场观看哈梅林的独奏会。只要中国乐迷热爱他的越来越多,他是一定会来到中国进行演出的。今年刚45岁的哈梅林正值壮年,却完成了许多人一辈子也做不完的事情,仅以此文祝福他的音乐事业顺利,能为钢琴多做贡献。
2006年8月2日
2006年8月2日
狂顶河马~~~~!!
说到hamelin,,,,听说月光上某位高人曾与此君一起就餐过??
哈~终于有人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了。
HAMELIN名气很大,可惜我连听他录音的机会都没有.....他所在的这个公司影响力实在是不大,在D版中有也没见过他的唱片
其实据我所知以演奏现代钢琴杰作为特色的钢琴家除了这位Marc-André Hamelin还有Murray McLachlan。
啊哈哈~河马终于出手了~现在文章是越写越好了!
先赞一个~赶快把文章复制下来好好学习~呵呵
memeji还谦虚,我比你还差远了……
Newquantum能介绍一下Murray McLachlan,河马才疏学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