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恩里希·涅高兹的艺术 |
|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 斯克里亚宾:钢琴协奏曲Op.20 海恩里希·涅高兹(钢琴) 苏联国家广播交响乐团/高克(肖邦)/格罗凡诺夫(斯克里亚宾) 1946年(斯克里亚宾)、1951年录制于莫斯科 CLASSICAL RECORDS CR 057 这个1951年肖邦E小调协奏曲录音的缺陷是可以想象的:狭窄的声音、粘稠的小提琴声部,钢琴声音破碎不堪,装饰音不知道消失到什么地方去了,各声部缺乏清晰度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但是抛开这些让人遗憾的录音技术问题,我们还是听到了贵族化的涅高兹(Heinrich Neuhaus),还有高克对他的强力支持。 让我们先忽略这个录音的局限性,去关注大师演奏。精巧纤细的处理,让人信服的力度把握,曼妙中的优雅,如歌的亲切发声。这样优势超越录音技术的限制,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在第二乐章,我们可以还领略涅高兹轻柔和透明的分句。最后乐章中,涅高兹对于分句长度弹性的控制特别精彩。 斯克里亚宾的协奏曲是与格洛凡诺夫合作的,乐队的表现不稳定,钢琴再一次叮当作响,独奏小提琴的声音非常靠前,最后乐章的长笛也是这样,但是作品中蕴涵的拉赫马尼诺夫式热情是可以触摸到的,要是录音效果好一些就会更加动人。慢乐章温暖的弦乐面纱是格洛凡诺夫的成就。高贵而且威严的最后乐章,是涅高兹和格洛凡诺夫一起留给我们的关于这个作品的遗嘱。我想象,Sofronitsky将会有更多地激烈和动态,涅高兹则舍弃了一种壮丽的锐气。 这个录音以前出现在Archipel出版格洛凡诺夫的斯克里亚宾作品集中。Russian Disc也出版过它。听起来好象Archipel用一个有时颠簸的LP做母盘,乐曲开始后不久就有一些滴答声。在Classical Record的转制中可以听到同样的滴答声,尽管它被隐蔽得很好。关于这种事情原因,人们可以得出各自的结论。这个新的转制声音没有特别大地改善,但略显得整齐一些。 表演是非常精彩的。鉴于原声录音的局限,我们仍然在等待一个更权威的转制版本。(米乐) |
这个看过了
前一阵能听了10多张的Neuhaus,感触很深
大艺术家啊
听说过,没听过
老大不是上传过他的chopin第一?
不同凡响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