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

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钢琴学术交流网站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推荐]从深圳走向世界的钢琴王子

1楼
月光浩 发表于:2005-3-2 1:52:21

作者:罗小卫

2000年10月17日是波兰伟大作曲家萧邦逝世150周年的纪念日,所以第十四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也特别有意义,国际音乐界和波兰都很重视这次比赛。在这次比赛上,18岁的李云迪以其高贵典雅的气质、完美的音乐表现以及在中国美学思想影响下所诠释的肖邦钢琴风格,一举征服了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现场评委和观众的心,获得了空缺15年的肖邦金奖和波兰舞曲最佳表演奖,成为这一国际最高规格钢琴赛事70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第一个获奖的华人。结缘深圳

简历:

1982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

1989年7月开始学习钢琴;

1991年起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

1993年7月,获重庆市首届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

1994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华普杯”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同年以钢琴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

1995年6月,在美国斯特拉文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少年组第三名;

1995年下半年举家从重庆南迁深圳;

1997年12月,在首届香港中国作品钢琴比赛最高级别组《黄河》比赛中获第一名;

1998年5月,在美国南密苏里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少年组第三名;

1999年3月,在荷兰举行的世界著名的第五届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中获第三名;

1999年7月,在美国举行的吉诺、巴考尔世界青年艺术家国际钢琴比赛中获金奖(第一名);

1999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

2000年10月17日,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金奖和波兰舞曲最佳表演奖。

  2000年10月17日是波兰伟大作曲家萧邦逝世150周年的纪念日,所以第十四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也特别有意义,国际音乐界和波兰都很重视这次比赛。在这次比赛上,18岁的李云迪以其高贵典雅的气质、完美的音乐表现以及在中国美学思想影响下所诠释的肖邦钢琴风格,一举征服了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现场评委和观众的心,获得了空缺15年的肖邦金奖和波兰舞曲最佳表演奖,成为这一国际最高规格钢琴赛事70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第一个获奖的华人。

结缘深圳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再次改变了李云迪的命运。这年6月,刚刚在美国获得斯特拉文斯基国际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三名的李云迪和母亲、恩师三人取道深圳返回四川。深圳艺术学校盛情接待了他们3人,还特别为李云迪举行庆功晚会,让李云迪为全校师生表演。事后,深圳艺术学校领导盛情邀请但教授和李云迪加盟。

  学校提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不仅免去李云迪的所有学习费用,还承诺提供住房和出国参赛费用。经过再三考虑,但教授和李云迪接受了深圳艺术学校的邀请。李云迪一家也举家从重庆南迁深圳。

  这是李云迪真正顺风顺水、声誉鹊起的阶段。

  回顾儿子的成长过程,张小鲁说:“在性格和爱好方面,李云迪跟其他同学没有太大差别,很懂礼貌,跟同学老师相处都很好。除了音乐,他也喜欢体育运动,打乒乓球和游泳都不错。”说到来深圳的5年,李川和张小鲁夫妇非常感激。夫妻俩都说:“李云迪有今天的成就有好几个重要的因素──自己的天赋、恩师的栽培,深圳艺术学校和深圳文化局的扶持和关心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缺少这个真的是很困难的。”

这虽然是李云迪父母的感激之言,但从李云迪的简历可以看出,李云迪参加国内外比赛的机会确实在1995年后大大增加了。而他的天才为音乐界所认识,也确实是自从来深圳几年在国内外比赛频频得奖开始的。所以张小鲁夫妇说:“李云迪能够得奖既是国家的光荣,也是深圳的光荣!”

艺术之路

每一个成功者都或多或少有一个领路人,李云迪同样是如此。他能够进入音乐的大门与其母亲张小鲁密不可分。

作为50年代出生的人,张小鲁和丈夫李川经历了那个年代的所有政治运动,人生经历跟那个年代的同龄人没有太大差异。不过身材修长的张小鲁却特别喜欢跳舞和音乐。所以当她在80年代初迎来自己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骨肉时,她决定把自己的兴趣传递给尚在腹中的李云迪。

  据她回忆,她经常进行的胎教都是一些古典音乐,《梁祝》可能是放得最多的一首。可以说李云迪结缘音乐和诠释萧邦的历程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也许胎教成功的原因,一岁多的李云迪就很喜欢听歌和唱歌,而且发音很准。三岁多的时候,每逢逛商店,李云迪总对商场中的乐器恋恋不舍。不过他锺情的第一件乐器并不是钢琴,而是手风琴。所以在4岁生日那天,李云迪从父母那里得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件乐器──最简单的4贝司手风琴。

  从那一年起,李云迪就开始到重庆市少年宫学习手风琴。这个启蒙过程,其实是母子俩共同进行的。因为李云迪不懂乐理,张小鲁只有陪读,然后回到家中再慢慢给儿子讲解。经过几个月的启蒙,李云迪很快就显露出他的音乐上的神奇天赋,而且进步神速。1987年3月,5岁的李云迪从重庆到成都参加四川省少儿手风琴比赛,夺得了第一名。这是他人生的第一场音乐比赛,所得胜利也是他音乐历程上的第一束鲜花。

  不过,点燃了天赋的李云迪,在音乐上的长进速度远远超过了生理上的长进速度。手风琴越换越大,加上重庆闷热的天气,每场演奏归来,李云迪不仅带回了嘉奖和赞誉,同时还有一身通红的痱子。1989年,张小鲁实在不忍再看见儿子幼小的身躯被庞大的120贝司手风琴折磨,到了7月她毅然决定让还没满7岁的李云迪放弃手风琴,改学钢琴。据张小鲁说,这个决定让李云迪当时的手风琴老师掉了眼泪,因为老师非常喜欢他。不过这个决定却让李云迪从此步上了命运的正轨。 把李云迪领入钢琴的神圣殿堂的是重庆少年宫的一位很普通的老师,他跟这个钢琴启蒙老师学习了两年多。1991年经朋友指引,张小鲁为李云迪找到了彻底改变他命运的恩师──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这对师徒也从此结下了不解的音乐之缘。李云迪在但教授的指引下,音乐天赋真正开始勃发。1993年获得重庆市首届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1994年又夺得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华普杯”全国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同年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从这年起,李云迪父母把钢琴视为儿子的专业。此后他每天练琴的平均时间都在5个小时以上。

从这一年起张小鲁也辞去了工作,专门到成都四川音乐学院附中陪读。此后,她再也没有找过一份工作,培养李云迪成了她的第一要务和生活的全部。1995年全家来到深圳。

鹏城之恩

张小鲁女士谈到深圳给予的帮助时说:“没有深圳,我不能想像李云迪的今天。”张小鲁说应该说,那时除了勇气与对孩子未来的殷切期盼,自渝抵深并没有太多的理由:孩子他爸是在广州工作的,在深圳,不要说我没工作,就连户口也没有。能来吗?选择对吗? 悬念的破解需要太长的时间,在深圳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有关部门给他们母子特批了深圳户口,学校给李云迪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在住房非常紧张的条件下学校还给李云迪母子提供了免费宿舍。李云迪参加历次国际大赛的各种费用也在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由学校全额提供。为了李云迪的成长,深圳已经尽其可能提供了所有的支持。更值得强调的是,为了拓宽李云迪的艺术视野,在深圳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圳艺术学校还专门从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延请钢琴名家来深指导李云迪。 张小鲁女士说:“如果不是各方的支持,我们很难想像李云迪能够在抵深后短短5年就达到了这样的艺术高峰。”   事实上,除了自己出众的才华与非凡的勤奋外,李云迪能够给予深圳的并不可能太多,但是对于决意建立现代文化名城的深圳来说,这已经足够了,也成了我们对培育天才的全部理由。 深圳文化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说,当初我们也不可能预知到李云迪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但是我们从没放弃在深圳催生艺术大师的任何可能,可能正是这种梦想,让我们不遗余力地抚育无数像李云迪这样的艺术天才。   据说,李云迪刚来深圳不久,在给重庆同学的信中就写到:我由衷地喜欢深圳,这里纯净蔚蓝的天空总是给予我无尽的艺术灵感。奇迹的出现,肯定有着孕育奇迹的土壤与孕育奇迹的人们,正如李云迪在获奖以后所说的:我感谢你们,我感谢这片热情的土地。

2楼
Wave 发表于:2005-3-18 0:24:48
天才出自勤奋……希望李云迪以后的音乐之路能越走越宽。
3楼
天长地久 发表于:2005-3-22 1:21:30
哎,,有点可惜的呀!他的事情我都不想多说了!毕竟都是自己人总好过什么都没有!
4楼
acc011 发表于:2005-10-5 11:07:29

楼上的话看不明白沃

5楼
paopao 发表于:2005-10-13 10:30:47
说吧,我就喜欢花边八卦
6楼
memeji 发表于:2005-10-13 10:50:24

楼上你的兴趣真是不错~

7楼
daygone 发表于:2005-10-15 0:38:43

看来搞艺术向来是要物质条件支撑的。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5 MoonPiano.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12500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