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http://www.moonpiano.com/download/moonpiano-8/lxj_1228/12.mp3
16岁演奏的bach已经这样老道..了不起
and这篇hahn的介绍值得读一下
转贴。原作者唐若甫
坐在对面的,是一个纤细的女孩,有着颇像东方人的乌黑亮发,在脑后简单盘起。她长着一幅娃娃脸,眉清目秀,尤其是一双碧蓝的大眼睛,仿佛马尔代夫的浅海,清澈见底。身着一件白色衬衫,敞开的领口透露出流行的骨感和匀称,身上除了一串别致的项链外别无饰物。这样一位姑娘,至多让人想起一位英国出自书香门第的高三女生,或者更切贴地说,一个邻家女孩。然而坐在她一边的虎视眈眈的经纪人,令我回过神来。她,就是享誉全球的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Hilary Hahn)。
哈恩年纪尚轻,俗话说年轻就是资本,因此对自己的年龄毫不忌讳。我算了一下,小提琴家属羊,应该比官方公布的大一岁。即便如此,在大部分同岁数的青年尚忙于打理工作,不闻一名,乳臭未干之时,哈恩早已是炙手可热的实力派小提琴家,无论名声、口碑和造诣都算国际一流。这不得不令坐在对面,与其年龄相仿的我挥汗如雨。
哈恩并非出生在音乐世家,其家人仅仅是爱好者,无一职业音乐家。因此她的成功大部分可以归功于恩师雅沙·布罗德斯基。哈恩一说起老师,言表中流露出无限的自豪和崇敬:“布罗德斯基先后在前苏联,法国和美国游学,在巴黎跟伊萨伊学习。后来便到了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教书。他与很多过去的小提琴大家都有交情,跟我讲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所以即使我听的都是唱片,也好像和前辈们认识一样。比如说,他和米尔斯坦是至交,是埃尔曼将他引荐到美国,海菲兹还在乒乓台上输给过他。而他和伊萨伊的学习经历也很重要,因为从伊萨伊那里又能学到更多的前辈们的东西。他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很重要的人物。”这一名师出高徒的例子,也让我想起了在钢琴上贝多芬,车尔尼,莱谢蒂斯基,施纳贝尔和莱昂·弗莱舍之间一脉相承的渊源。
凡是此次有幸听了哈恩独奏音乐会的,无不叫好。激动地还有音乐学院见多识广的教授们,声称从她那里听到了与众不同的东西,实在不易。不同其实在于两个方面:风格和技巧。一般认为哈恩从她师傅那里继承的应该是典型的法比学派,但哈恩对学派一词并不以为然:“人们说俄罗斯学派,法比学派,至少我分不出来。其实不同国度,甚至是同一国度的人演奏风格都不尽相同。有人说海菲兹,米尔斯坦和埃尔曼都是俄罗斯学派,但是他们的音乐大相径庭,简直不可能归入一个体系。”哈恩的用弓亦很有特色,速度比常见地慢很多,但音色和音量仍能保持地紧凑而饱满,更接近前辈的大师们,端显出这一老派的作风。
但哈恩不知是受了那位大师的影响,满场的“温吞水”曲目下来,在安可曲时竟对炫技作品一概不碰,演奏得温文尔雅,令观众大跌眼镜。人们纳闷。但哈恩的回答,令在座的教授刮目相看:“你们也不需要炫技作品。事实上炫技的,谁都能拉。整场音乐会就好比是一顿正餐,安可曲仿佛餐后的甜点。甜点一般是清淡爽口的,而不是加着草莓葡萄干和杏仁的巧克力冰淇淋。让观众头脑清醒,回味无穷地离开音乐厅。我的老师也一直教导我,最难的不是拉快的,而是拉慢的。所以我选择了精致。也只有在拉慢的时候才能显示你的乐感和个性。但当你演奏炫技作品时,人们的注意力会被技巧吸引,从而忽略了音乐。”
有道是慢工出细活。这样美妙的音乐,竟出自一把瓜内利琴的仿制琴,不禁再次令人刮目相看
唐若甫?留声机杂志的总编?
恩,是他。 我这有本05年的留声机,他当时是主编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