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出一套Sofronitsky(索夫罗尼茨基)的现场cd Great Artists in Moscow Conservatoire来听,受到的震动比较大,再次引发了我的一个想法,当今的钢琴发展究竟是前进还是倒退呢,音乐表演的最高境界究竟是外表精巧完美呢还是即便有瑕疵但内容上无比动人呢?
Vladimir Sofronitsky(1901-1961)俄罗斯钢琴大师,网上关于他的介绍很多,可以慢慢查找。最早听到他的演奏,是源自那套著名的《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套装,然后在《飞跃高加索的琴韵》那本书中看到对他的大力褒奖。我的一位在乌克兰的朋友一度极力推崇他,说的无比神奇。可惜我手头的资料很少,有的也都是Sofronitsky效果很差的录音,一时没有感觉到好。考德国音乐学院的时候,我自选了Liszt改变Schubert的2首艺术歌曲,其中一首是《Der Mueller und Der Bach(磨坊主与小溪)》,传说中该曲目的顶级版本就是索氏的录音,被很多收藏夹看作钢琴独奏的极品。好在我还是收有该版本的,于是对照的谱子开始聆听。结果可想而知,被感动的一塌糊涂,那种旋律的连奏,歌唱,乐句的表达,都不是曾经听到过的,我立即跑到钢琴前开始尝试模仿着弹出类似的音调,我发现,这是不可能的。首先,要承认和乐器及录音室有一定的关系的,但是我相信即便我到了一台顶级斯坦威上也是做不出这种效果。那种声乐般的吟唱旋律根本不是能模仿出来的,这是上天的一种恩赐。我又听了一遍声乐原作,发现分句完全一样,这真是一种莫大的震撼,用钢琴唱歌不是最难的,Sofronitsky甚至用钢琴做到了说话。我开始发疯似的收集起索氏能找到的录音。这位在俄罗斯境内封为大神的钢琴家录音竟如此的少,而且大多不是大公司发行,也许是政治原因造成了他的名气如此之低,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他的伟大,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翻出各种新录音了。
索氏的这2张录音是51年和52年在莫斯科音乐厅的2场完整录音,首次发行。从第一场的Mozart幻想曲开始就吸引着我,我从未听过如此大胆却动人的Mozart,紧接着是舒曼幻想曲,错音是有,但那种浪漫气息的弥漫让我第一次觉得这部作品是如此动听。后面就是惊天动地的但丁奏鸣,我认为Bolet的版本已经足够惊人了,可惜,碰到的对手是Sofronitsky,还是个现场录音,音效非常的次,但我听过后直冒冷汗,那种表情强度让我仿佛看到了炼狱的场景,而这种感受是很久前被老霍外表的疯狂刺激过后从未有过的。再往后让人惊喜的是斯克里亚宾的第4奏鸣曲,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曲子,那种典型的斯克里亚宾狂喜太令人兴奋。索氏作为斯克里亚宾的女婿,已经是世界最知名的专家。我曾经把这个曲子发给一位正在练习该曲的朋友,她告诉我非常难以接受,我感到很奇怪,既然是专家,怎么还难以接受,经过多次聆听我明白了,索氏并没有注重表面的东西,有的时候声部非常奇怪,不太清楚,但造成了一种别人表达不出的感觉,这并不是阿什肯那奇完美的精准演绎,所以那位朋友肯定是更喜欢阿什了。索氏在该曲中又使用了他的迷魂大法,声音的连奏异乎寻常,难怪贝尔曼说曾经有段时间偷学索氏发音,却放弃说根本无法实现。这才是索氏的最大魅力,将钢琴超出了一般的键盘乐器进行使用,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至于后面的曲目,迷失自我的“热情”(比起这个版本,Gould那个只是发发牢骚而已),错音和破音的舒曼狂欢节,老拉和普罗的小品等等,都显得与众不同。在音乐面前语言永远是贫乏的,因此我也不打算继续描述我所感受到的,我只想说,尽管从完成度来说,这几个曲子甚至可以说一无是处,但其中的音乐气质及动人的自发音乐性深深吸引我。
里赫特崇拜他,贝尔曼崇拜他,尤蒂娜崇拜他,甚至连涅高兹这种大神级别的钢琴教育大师,都说出“对于我,索夫罗尼茨基就是上帝”的言语。他们没有疯也没有傻,这是真正明白钢琴真谛的人。索氏的技术说不上无懈可击,比起吉列尔斯里赫特贝尔曼尚且不如,更别提当今那些红的发紫的小生们了。但他在他能做的范围内做到了别人所无法做到的内容。那些技术狂人们在舞台上出尽风头,我也被他们(比如郎朗,比如Kissin,比如Volodos)打击过。但一听到索夫罗尼茨基的歌唱,一切技术全部化为乌有。
我不禁有点迷惑了。现在的琴坛,技术好的太多了,如果要开名单完全可以把各大赛事落选者放上去,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比索氏的技术差,但是真正能留住的有谁呢?再过个几十年,郎朗那种快打旋风式的钢琴演奏还能留得住么?DG,EMI,Sony,RCA,哪个公司旗下的钢琴新品不是技术完美无暇?其实那种享受纯技术快感的人还是大大存在的,郎朗的票卖到如此之贵不是没有理由的。但你能说得出郎朗最适合演奏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吗?我想到的,只是他的各种极速跑动和八度双音的敲打,精准与空洞并存啊。真正的钢琴大师考虑的永远是全局内容,老霍从不顾及错音是出了名,鲁宾斯坦早年以蒙混过关为荣(东风),里赫特爆发起来更是要命,砸错的音都吓人(肖邦叙事1某次录音结尾,老拉东方进行曲某次录音结尾),切尔卡斯基像乌龟一样的速度,科托著名的“优美”错音等等,他们的确是牺牲了表面的完整度,但其中乐曲内涵的深度,感情的变化强度,给人带来的听觉魅力,绝非那些完美机器所能营造的。我深信索夫罗尼茨基是他们那个阵营的,这才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大师录音。
前几天朋友从youtube上找到几个汉诺威音乐学院在读生弹的录像,骇人的“鬼火”,无懈可击的肖练,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的普罗托卡塔,听完后我们一致认为,除了技术,什么都听不到,我们不喜欢。钢琴是载体,技术是手段,音乐是媒介,感人才是最终目的。
于是,我回到了我的小屋,打开破喇叭,继续听索夫罗尼茨基用琴键歌唱着。
(转自本人腾讯博客,原文地址http://user.qzone.qq.com/622009286/blog/1210540453)
http://www.sofronitsky.com/超美型大师,怎么都要支持,支持他的斯幻,支持他的拉叔,oh yeah~
表达作品音乐本身的情感才是技巧的最高境界
这个砖拍定了,哈哈
河马那么喜欢他就买华丽公司新出的他的9CD吧,很划算
写得真好!
索斯朗尼茨基,第一次听,就是被那首“磨坊主与小溪”迷得不能自拔,那句有名的对此曲的评价“飘在空中的音色”真是太适合不过了。
艺术总是为了表达情感,“一切技术都是为音乐表现服务”(好像是海菲茨说过的,大意差不多),就像鲁宾斯坦晚年音乐会上大把大把的错音,却依旧赢得满场如雷的掌声,因为大家听到的都是他真正的音乐。
能够让人铭记,有突破性和价值的东西,总是源于创新,也许艺术也不例外。索弗朗尼茨基极富于幻想和即兴创作的灵感,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抒情演奏风格,听他的琴声是真正的享受,享受真正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