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目前位置:文章首页 > 音乐大师 > 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
        
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
Date&Time:[ 2005-2-25 23:45:23 ]  Hits:[ 320 ]
比捷的作品有:
歌剧: 《唐·普罗科皮奥》、《珀思丽姝》、《贾米莱》,供两架钢琴演奏的组曲《儿童游戏》钢琴曲《夜曲》、《半音变奏曲》及若干特性歌曲.

   法国音乐的古典作曲家、钢琴家乔治·比捷(比才)在1838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的一个音乐家庭里.比捷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九年,跟马孟台尔(A.F.Marmontel,1816-1898)学钢琴,跟阿列威学作曲. 比捷在学期间已是许多作品的作者,他在十七岁时写出的《C大调交响曲》,以其形式之精练、表情之生动和色彩之明朗著称,所有这些,后来又都成为他的独特风格的不可分割的素质.1857年在音乐学院毕业时,他以一部大合唱获得罗马大奖,并以一部独幕轻歌剧在奥芬巴赫主办的比赛中获奖.比捷获得罗马大奖,享有到意大利(1857-1860年)深造的机会.
    1860年年底,由于母亲病故,比捷回到祖国,他的青年时代结束了,自此,他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走上争取当一位为公众所公认的作曲家的道路.
    他所构思的各种类型的歌剧,有的已经完稿,但是要求严格的比捷又把它从剧院里取回,例如,他的伊凡雷帝就是因为这样一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被发现.但是,还是有两部歌剧上演了,一部是根据东方主题和传统情节写成的所谓歌剧《采珠者》,但在1863年上演时并不怎么成功;另一部是根据瓦尔特·司各特(sir W.Scott,1771-1832)的小说写成的《帕斯美女》(1867年),这部歌剧在很大程度上对当时资产阶级观众盛行的趣味采取忍让的态度,从而受到来自某些进步评论家的严厉指责.
七十年代初,他写过一系列音乐会作品,如《小型组曲》(1871年)和戏剧序曲《祖国》(1873年)等;但他的主要兴趣依然放在戏剧音乐方面,曾先后根据缪塞的诗作《纳木那》写出独幕歌剧《扎米列》(1871年),并为都德(A.Daudet,1840-1897)的戏剧阿莱城姑娘谱写二十七段配乐(1872年),但是足以称为他的创作之冠的,却是1874年据梅里美(P.Merimee,1803-1870)的小说《卡门》的若干章节写出的最后一部同名剧.
    比捷在1875年6月3日,即《卡门》首演三个月,逝世于巴黎附近的布瑞瓦尔(Bougival),时年还不满三十七岁.
搜索相关文章-搜索结果↓
Copyright © MOONPIANO.COM. 豫ICP备11007006号-1 Powered by FZG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