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目前位置:文章首页 > 音乐大师 >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Date&Time:[ 2005-2-25 23:51:45 ]  Hits:[ 516 ]
德国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在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一个职业乐师家庭里.十五岁起他开始过着以音乐为职业的独立生活,他的钢琴演奏逐渐获得听者的赏识,同时还不断创作出更多的作品来.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有一些参加过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来到汉堡,他结识了匈牙流亡的小提琴家爱德华·列明尼,从中接触到当时的革命思想,并得以熟悉匈牙利丰富的民间音乐.1853年,二十岁的勃拉姆斯同列明尼一起,在德国的许多城市旅行演出,在汉诺威、魏玛和杜塞尔多夫分别会见了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作曲家李斯特和德国作曲家舒曼.
    1858年,勃拉姆斯在迭特莫尔德城担任合唱指挥,接触到各个不同时代和风格的合唱作品,为他后来创作大型声乐作品,如《女中音狂想曲》和《德意志安魂曲》等打下牢固的基础.六十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在维也纳的最初几年,主要忙于一些音乐演奏活动,曾指挥过巴赫的《马太福音书耶稣受难乐》、莫扎特的《安魂曲》等作品的演出,后来才专心从事作曲.1897年4月3日,他在维也纳逝世.
    勃拉姆斯的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这样几个时期.
    1848-1860年的早期创作,已经显露出他对德国民歌、北德叙事诗自然的密切联系,其中包括钢琴奏鸣曲在内的那些狂飙式的作品,具有乐观、倔强、勇猛、有力等特点.六十年代他的思想和创作活动都有所转变.除了演出活动外,他悉心研究民歌,纯粹用室内乐、抒情歌曲和合唱曲来抒发他个人精神世界的种种感受.七十至八十年代,是他创作成熟和繁盛时期.他从隔离状态中走出来,投身到最能密切接触听众的交响乐创作中去.他的四部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和两首序曲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他在晚年(1889-1897)创作又显著衰退,重新回归自我的小天地,他的创作只限于一些经文歌和室内乐作品,他的作品不但形式缩小了,形象也狭窄了,反映出一种孤独和失望的哀诉情调.但是,勃拉姆斯尽管找不到出路,他还是没有失去对生命的价值的坚定信念,他的《单簧管五重奏》和著名的《德国民歌集》,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德国音乐史中,人们时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与贝多芬相提并论,把他们比作三个主要支柱、即根据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勃拉姆斯(Brahms)名姓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原因也在于此.在多民族聚居的维也纳,他也十分注意吸收奥地利、捷克,特别是匈牙利民间歌曲舞曲的精华,他改编的一些民间音乐小品,如《匈牙利舞曲》等,都十分通俗易懂,亲切动人.他对古典音乐传统和民间音乐都同样重视,对民间音乐的感情尤其深厚,他甚至把民歌当作他自己的理想.他一生很少有什么惊人的事迹,他平静的创作活动,为他赢得盛名和荣誉.
搜索相关文章-搜索结果↓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
Copyright © MOONPIANO.COM. 豫ICP备11007006号-1 Powered by FZG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