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莱的主要作品有: (1) 歌剧: 《普罗米修斯》(1900), 《佩内洛普》(1913); (2) 戏剧配乐: 《夏洛克》(1889),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898); (3) 管弦乐曲: 《帕凡舞曲》(1887), 《洋娃娃组曲》(1893-1896),组曲《假面剧与贝加莫舞曲》(1920),钢琴与乐队《叙事曲》(1881),钢琴与乐队《幻想曲》(1919); (4) 室内乐:钢琴四重奏两首(1879,1886),钢琴五重奏两首(1906,1921),钢琴三重奏(1923),弦乐四重奏(1924),小提琴奏鸣曲两首(1876,1917),大提琴奏鸣曲两首(1918,1922); (5) 钢琴曲:即兴曲五首,夜曲十三首,歌十三首,前奏曲九首; (6) 教堂音乐: 《安魂弥撒曲》(1887); (7) 歌曲:声乐套曲三首: 《美好的歌曲》(1891-1892), 《夏娃之歌》(1907-1910), 《关闭的花园》(1915-1918), 《幻景》(歌曲四首,1919), 《虚幻的境界》(歌曲四首,1922),大量单篇歌曲.
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莱在1845年5月12日生于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山区的帕米叶(Pamiers),早在童年时代他的音乐才赋便被他父亲发现,因此九岁起便被送到巴黎进一所新建立的教会音乐学校读书,由于福莱成绩优异,得以免费连续学习达十一年之久.他在这里熟悉了十五、十六世纪宗教音乐的无伴奏歌唱和格利戈里圣咏,但是特别重要的是通过他的钢琴教师圣-桑的介绍,得以接触到当时在巴黎还不十分为人所知的德国浪漫派作曲家如门德尔松和舒曼的音乐作品.1866年,福莱毕业后先后在若干个教堂担任管风琴手,这期间,还在他就读的音乐学校教作曲课.从1905年到1920年又担任该院院长职务.他培养的学生很多,例如拉威尔·罗·迪卡斯(J.J.A.Roger-Ducasse,1873-1954) 、凯什兰、施米特、奥贝尔(L.F.M.Aubert,1877-1968)和艾涅斯库等都是.福莱毕生致力于发展法国民族音乐,他是1871年成立的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创办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长时间为《费加罗报》撰写的音乐评论,对当时法国音乐社会气氛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1909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晚年,由于耳疾日益严重,最后甚至完全听不见自己的音乐,但他一直秘而不宣.1924年11月4日,他病逝于巴黎. 福莱写过两部剧: 《普罗米修斯》(1900年)和取材于荷马史诗《奥德修纪》部分情节的《潘奈洛佩》(Penelope,1913年),他的宗教音乐作品有《安魂弥撒》(1887年).他对器乐作品较少感兴趣,曾写过一部交响曲和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却没有出版. 福莱笔下的交响音乐作品,基本上出自他的戏剧配乐,其中的管弦乐组曲《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是最重要的一部,此外,为钢琴与乐队而写的《叙事曲》也较闻名. 福莱的创作虽然局限于声乐和室内乐,但是他同丹第一样,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间的这一环节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和启下的作用,成为法国音乐年轻一辈作曲家的精神领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