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拉赫马尼诺夫-我心中的神 |
|
|
|
Date&Time:[ 2007-1-16 12:51:01 ] Hits:[ 760 ] |
|
|
|
|
------此系列原创文章版权归会员Rachmaninov和月光钢琴网所有,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抄袭剽窃,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俄罗斯著名的“三栖”音乐家,在20世纪初期至中前期在世界音乐界享有盛誉。人们似乎总将作曲家冠于他名前,之后再附以钢琴家和指挥家。本人愚见,他的第一头衔实应钢琴家。如果说巴赫可以引发音乐家中的崇拜,那么Rachmaninoff则足以造成钢琴家对他的崇拜。我记得在《霍洛维茨-最后的浪漫》这张DVD中,记者在老霍弹完拉赫的前奏曲Op32-12后问为何将拉赫亲笔签名挂在客厅中央时,老霍用了一句简单的回答:“Rachmaninoff is a pianist”我想这就是钢琴家对钢琴家由衷的敬意。
Rachmaninoff非凡的演奏技巧使他在20世纪初跻身世界前十位出场费钢琴家的行列中,同时也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钢琴家之一。而他那令人嫉妒的演奏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那双神奇的大手,他可以由左右手分别弹下面两个和弦,看看你能吗,反正我还差得远:
宽大的手掌附以长手指,使他既能在远距离跳动中从容不迫又能在密集音型的弹奏中灵巧自如,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在他自己演奏自己创作的帕格尼尼狂想曲那张碟,最后一个变奏(第24变奏)他以令人恐怖的速度而且没有一个错音地完成,甚是轻松。我用节拍器测了一下速,以接近184的急版速度,郎朗大概在168,最慢的版本只有120。贾尼斯曾试图以老拉的速度弹,结果错了一堆音(Janis可是老霍的徒弟)。这段难就难在左手,手小就必须在键盘上飞,而老拉这样的大手弹完全就是覆盖在琴键上,只有垂直方向运动,而我们弹既有垂直动作还有横向运动,所以不可能达不到他的速度。而他硕大的手在密集音型的弹奏上又显得如此的轻盈,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野蜂飞舞〉,跟Horowitz一样都达到了惊人的1’8秒。人们都说他弹自己的作品没有别人弹得好,觉得他没有动真感情,我觉得倒不如理解为他弹这些东西太轻松罢了。据说当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读书时曾和他的同学比看谁最先弹出李斯特的〈唐璜〉,结果他只用了不到一周!!!
有人抨击拉赫的作品太保守甚至过时。如果跟同处一个时代的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相比也许是这样的,但我觉得拉赫本来就不是那种风格的作曲家,他自己说过他创作的就是俄式浪漫。大家应该对他的第二协奏和帕格尼尼狂想中的第18变奏(Love Variation)有深刻的印象吧,我想这就是对他的创作风格作最好的诠释,这也是我为什么如此崇拜他。
历史上把拉赫的第二协奏视为他的新生,因为许多人认为之前他是因为受到第一交响首演失败从而引起了心理疾病,尚失了创作的自信和灵感。但根据Robert-Walker的研究表明,真正使他陷入痛苦深渊的是托尔斯泰这个大文豪。据说当时经熟人介绍,拉赫得以与他崇拜的托尔斯泰见面,当时又正处严冬,拉赫的手冰凉至极,而托尔斯泰由请拉赫当面演奏(给位弹过琴的都知道手冻僵了弹琴的滋味吧),结果可想而知。更过分的是,托尔斯泰竟说出这句话:“告诉我,有谁希望听到这样的音乐?”结果此后拉赫彻底陷入了泥潭。而对于第一交响首演的失败,拉赫本人其实并不在意,他把原因归结于首演的指挥Glazunov的无能而非自己创作上的失败。不过幸亏之后有Dr.Dahl,不然我们伟大的拉赫玛尼诺夫真的可能一蹶不振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在罗嗦一下。当年拉赫在听过Horowitz演奏后,对他说:“你具有出色的音响和技术,但这不是音乐!”我想这就是大师说话的分量。弹钢琴的本质是音乐,我也曾试图告诫一些学生这样一个公式:Muse-Music-Pianoforte。当我们以怀着崇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一般的心情去试图接近作品的灵魂时,技术不过是好玩的游戏罢了。

http://www.moonpiano.com/bbs/showimg.asp?BoardID=8&filename=2007-1/200711514565214245.bm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