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小提琴家,社会活动家。音乐教育家。他于1828年指挥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有力地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他曾到英、法、意等国旅行演出,并在数次访英的过程中,对英国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后又任社塞尔多夫市乐长,开始了创作高潮和广泛音乐活动的时期。门德尔松还参加了科隆,伯明翰等地音乐节的演出,他的革新指挥法,把乐队演奏提高到新的水平。他还主持上演拉索,亨德尔的大型声乐曲。门德尔松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1843年创建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吸引了不少杰出的音乐家来参加工作。
门德尔松的管弦乐作品体现了他在采用古典形式的同时,注入了浪漫主义精神和内容。他的5部交响曲中有4部带标题,如《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A大调第四交响曲"意大利"》和《d小调第五交响曲"宗教改革"》等。而他的序曲直接继承了贝多芬的传统,5首序曲中,较为著名的有《芬格尔山洞》。另一首《仲夏夜之梦》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首音乐会序曲。门德尔松在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取消了双呈示部。
门德尔松的清唱剧《保罗》和《伊利亚》在19世纪宗教音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还做有不少优秀的艺术歌曲,如为海涅诗歌配曲的《乘着歌声的翅膀》等。他还首创了小提琴体裁的"无词歌",共48首,其中有的带标题,如"船歌","春之歌","纺织歌"等。门德尔松在年仅16岁时写的《降E大调八重奏》被示为天才之作。他也作弦乐四重奏及其他室内乐作品。
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