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作曲家&作品 → [原创]贝多芬奏鸣曲OP.2Nr.3第一乐章分析


  共有71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贝多芬奏鸣曲OP.2Nr.3第一乐章分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1983Bach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26 积分:100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5-4-7 9:30:48
[原创]贝多芬奏鸣曲OP.2Nr.3第一乐章分析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4-13 13:10:26 [显示全部帖子]

奏鸣曲式:C大调

呈示部(1~90):

主部(1~12)连接部(13~26)副部(27~77):第一主题(27~45)g-d-a-g-D 第二主题(45~61)G 补充终止(61~77) D:VI 结束部(77~90)

展开部(90~139):

引入部分(90~96)c小调 副部展开(97~108)升F大调 主部展开(109~129)D大调 准备句(129~139)C:V

再现部(139~257):

主部(紧缩)(139~146) 连接部(147~159) 副部:第一主题(160~179)第二主题(179~194)补充终止(195~211)结束部(218~257)C大调降6级音上

在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中,这首具有很大的意义。他已经在创作手法上有了自己的创新,经管这首仍然受海顿的影响。贝多芬似乎刻意的将它们写的具有交响化。

在动力性极强的主部后,连接部利用侵入终止进入,连接部是斯卡拉蒂风格的琶音。短暂的停顿后进入副部(g小调)。第一主题带有些诙谐的意味,第二主题却是优美的歌唱性的。副部内部进行对比。斯卡拉蒂式的琶音又出现了!结束部是不停的强调重复了I-V7/V-V-I的终止式,又是斯卡拉蒂的琶音。

展开部遵循了维也纳古典风格的方法。分别利用主。副部材料进行展开,调性也不稳定,以G大调为核心调进行转换。

再现部与呈示部没有很大的差别,主部进行了紧缩,但结束部在C大调降6级音上的补充终止是很出人意料的。尤其是后面的华彩段是大胆的运用,这是协奏曲中的手法。

全曲可以看出年轻的贝多芬已经有了自己风格的体现,但仍然没有跳出以往作曲家的条框,这首奏鸣曲对研究贝多芬早期作品的特点也是有一定价值的。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1983Bach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26 积分:100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5-4-7 9:30:4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5-10 14:53:27 [显示全部帖子]

音乐学院的作品分析以混合曲式为主。而且也要写一篇6百字左右的文章的。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