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作曲家&作品 → [转载]肖邦:叙事曲


  共有148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载]肖邦:叙事曲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daygone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中士 帖子:273 积分:416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5-7-30 15:47:53
[转载]肖邦:叙事曲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5 16:05:59 [只看该作者]

肖邦:叙事曲 肖龙 肖邦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完成于1831-1842年,是他21-32岁那段充满了活力的青年时 代的作品。肖邦的叙事曲是受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的影响,在他的叙 事曲中充满了民间风格,主题都是民歌性质的,并且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和变奏手 法,唱出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愿望。这四首叙事曲不仅在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气 质方面、在叙事性和戏剧性的结合方面,而且还在某些细节上接近于舒伯特。据肖邦的 学生古特曼说,肖邦非常喜欢舒伯特的作品。舒伯特的声乐叙事曲对于肖邦的影响是显 而易见的。 肖邦的叙事曲是一种全新的创作,它不仅仅因为肖邦的叙事曲是前所未有的钢琴叙事曲 ,还因为肖邦将叙事曲提高到了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的体裁。肖邦创造性地发展了叙事 曲这一体裁,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它以全新的意义,使它具有宏伟广阔的史诗性的 内容。 肖邦曾亲口对舒曼说过,他的叙事曲是受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茨的史诗启发而写成的 。现在还不能确定哪首叙事曲是受密茨凯维茨的哪首长诗的启发而写成的,只能从中找 到两者之间的一定联系,进行推断。 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 有人认为这首叙事曲是取材于密茨凯维茨的《格拉辛娜》,但一般认为应是密茨凯维茨 的史诗剧作《康拉德·华伦洛德》。这部叙事诗剧写11世纪立陶宛被日尔曼骑士兵团所 灭,立陶宛后裔华伦洛德被敌俘虏,并被抚养成人,受到敌方重用。立陶宛老人乔装成 唱诗的歌手深入虎穴,得以接近华伦洛德。通过反复启发教育,终于使华伦洛德醒悟, 立志牺牲个人为祖国效力,最后终于使立陶宛人得胜,而华伦洛德却被敌人处死。 在这首叙事曲中肖邦概括了这个故事的精神并具有史诗般的气概,但没有写实性的描写 。乐曲的序奏具有叙事诗的意境,就像是立陶宛老人在拨动琴弦边叙述边唱歌,以启发 华伦洛德的爱国意识,乐曲的最后仿佛是在描写华伦洛德慷慨就义,以个人的牺牲换取 祖国的胜利。舒曼十分推崇这首曲子,他说这首乐曲“是肖邦最粗犷而又最富有独创性 的作品。” 乐曲采用自由奏鸣曲式写成。具有庄重的宣叙调特点的8小节序奏之后,出现了安详而略 带忧虑的第一主题,老人开始回忆和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第二主题是舒展明朗的,使 人感受到华伦洛德在知道自己身世后的感慨之情。这两个主题在展开部构成了惊心动魄 的戏剧性效果,第一主题不断地增强悲剧色彩,第二主题则发展成具有英雄气概的主题 ,以至在第二主题再现时,绝然不同于呈示部那抒情温柔的形象,已成长为成熟的、誓 为祖国雪耻的英雄形象了。乐曲的尾声将全曲的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结尾是悲壮的, 象征着华伦洛德为国壮烈捐躯的英雄气概。 F大调第二叙事曲Op.38 肖邦曾说,当他要写这首叙事曲时,是受密茨凯维茨的长诗《斯维台茨湖》的感动。那 首长诗也是写立陶宛古代的爱国故事,大意是:立陶宛遭到异族侵略,青年人都去前方 作战了,当留在城里的老幼妇孺听到敌人已迫近城门时,他们无力抵抗,只得乞求上苍 ,宁可让洪水淹没城市,与敌人同归于尽。果然,奇迹出现了,城市变成了一片湖泊。 经过许多世代以后,立陶宛后裔漫步湖畔,探寻着这古代传说的遗迹。突然,有水仙从 湖底浮起,向人们讲述了这个故事,然后又潜身返回湖底。 同样,肖邦这首叙事曲也并非是对这首长诗的具体描述。它由平静、优美的抒情乐段和 暴风骤雨般的戏剧性乐段交织构成,我们只能根据它特定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气氛,对密 茨凯维茨的长诗进行一定的联想。 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Op.47 舒曼曾解释这首乐曲说:“这首叙事曲的形式、特征与肖邦的初期作品全然不同,应该 说是属于最具有独创性的创作。”这首叙事曲不像前两首有那样激烈的戏剧性,而仅有 一定的叙事性和抒情性。也有人认为它与密茨凯维茨的另一首写斯维台茨湖的长诗有关 ,这首长诗是叙述对爱情不忠诚的人终遭报应的民间传说故事,但至今无法确认两者的 联系。 乐曲开头的两个主题的对比性质与第一叙事曲接近,但出现于叙事性的第一主题之后的 舞曲性质的第二主题,有如一幅独立的画面,使其具有中间插部的性质。第三主题实质 上是第二主题及其移调再现之间的间奏部分,但它具有主题的功能。 f小调第四叙事曲Op.52 这首叙事曲是肖邦晚期心情的自我抒发,没有较为具体的标题性。在结构上采用了奏鸣 曲式与变奏相结合的方法。在这里,具有忧郁和幻想气质的抒情、叙事性的主部主题通 过变奏发展加强了基本感情的色彩。在第三次陈述时,性格上起了变化,变得充满了悲 剧性的热情,而在再现部中最后一次陈述时,活跃而紧张的运动带来了惊惶不安的色彩 。副部则用了和声变奏手法,是明朗、柔和的抒情主题获得了色彩的变化。 (本文由普罗艺术提供)


昔日已去。。。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daygone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中士 帖子:273 积分:416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5-7-30 15:47: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5 16:40:50 [只看该作者]

g小调 第一号《叙事曲》(作品23号),肖邦在他的一生中共写过四首叙事曲,大约完成于一八三一年至一八四二年之间。这四首《叙事曲》均可列为肖邦的杰作。肖邦在这四首作品中创造了一种非常自由的新形式与新内容,超越了传统叙事曲那种较为固定的曲式。肖邦自己表示,这四首叙事曲的内容来源于同乡诗人密契维兹的诗。后人认为有可能是当肖邦读了这些诗时,把主观的情绪吐露在抽象的曲子中,并且在节奏上采取了三拍子(类似"波兰舞曲")的叙述笔法而创作了这些作品。这便是肖邦《叙事曲》的特质了。

  这里只介绍肖邦四首《叙事曲》中最为有名的第一首。本曲虽被称为《叙事曲》,但其中绝无"标题音乐"那种对事物的写实性质的描写。 乐曲的构成是一种变形的奏鸣曲形式。开始时是类似提琴齐奏的叙唱风格般庄重的最缓板,4/4拍, 八小节的序奏犹如在说:"啊! 故事会如何呢?请听我说吧! "之后乐曲转为中板,6/4拍子,开始叙述优美的故事。乐曲中包含着极其复杂的钢琴技巧,并且多次运用了色彩性转调。结尾部分约三十小节洋溢着扩散中的狂暴热情,带给人全曲中最惊奇的印象。这里是被充分戏剧化了的地方,可以看出大事件的终结。此曲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反映了青年时代肖邦的性格特征。

  对于这首曲子,有一段有趣的插曲:舒曼有一次遇见肖邦,当面对他表示自己在肖邦的全部作品中最喜欢这首g小调叙事曲。肖邦听后经过一段沉思默想,才以夸张的语调回答说:"哦! 我真高兴,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后来舒曼还曾在书信中提到:"这真是令人兴奋的曲子,但是在他(肖邦)的作品中还不算是最伶俐的,而应当算作最粗犷的、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昔日已去。。。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daygone
  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中士 帖子:273 积分:416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5-7-30 15:47: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5 18:17:59 [只看该作者]

论肖邦叙事曲与混合曲式结构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这四首叙事曲写于1831至1842年之间,也就是肖邦21岁至32岁这段充满青春朝气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肖邦音乐创作上的高峰期。他创作的四首叙事曲,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创作上来的作曲家,他为叙事曲这一体裁领域内的发展、为李斯特和其后的交响诗、交响画、音诗、音画等奠定基础。 叙事曲这一体裁发源于中世纪的定形诗,除有固定的诗形外,根据其语源有时也兼指舞蹈歌。到了14世纪以后只歌不舞,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成为独唱或复调叙事歌曲的通称。到了18世纪演变为叙事诗形式,如作家歌德的《魔王》叙事诗,作家黑尔达的《爱德华》叙事诗等。后来一些作曲家,根据叙事诗的词把它们谱写成歌曲,从而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叙述体歌曲。如勒韦的《爱德华》、舒伯特的《魔王》、舒曼的《两个近卫兵》等。肖邦首先在篇幅长大而富于戏剧性的钢琴曲中使用叙事曲这一名称,后来勃拉姆斯、李斯特、格里格、维厄唐、福雷等音乐家也在钢琴曲中使用其名。一部分管弦乐作品也借用了叙事体形式。如柴可夫斯基的交响叙事曲《督军》、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弟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等,都是较典型的交响叙事曲。 肖邦把原先用于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体裁借过来,用于钢琴叙事曲的创作,这一大胆的创新与受到同乡诗人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民间风格表现在民歌的格调和民间的语言,肖邦叙事曲的民间风格表现在民歌性质的主题、民间音乐的即兴性的变奏手法。肖邦用器乐这一新的形式、新的语言来表现诗的形象、诗的意境及其个人对诗的主观感受,器乐叙事曲体裁恰巧吻合了他的需求,他开凿了器乐叙事曲体裁的先河,为叙事曲体裁拓宽了使用的范围,丰富和发展了叙事曲的音乐表现。 肖邦运用叙事曲这一体裁创作的四首钢琴叙事曲,广泛采用非规范的混合曲式结构。这表明了叙事曲这一体裁与混合曲式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明了肖邦要用混合曲式结构原则来表现叙事曲曲析复杂的思想内容,表明了器乐叙事曲体裁这一新的形式因为与文学、戏剧作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必然带来曲式结构上的变更。 器乐叙事曲体裁这一19世纪30年代的产物,给叙事曲体裁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它的诞生使得叙事诗这一文学体裁与纯音乐的语言结合了起来。这一综合艺术的产物,这一新的形式必然带来音乐语言、音乐语言结构及其表达方式上的变革。混合曲式结构,这一建立在传统曲式结构原则上的混合体,必然与器乐叙事曲这一综合产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肖邦是历史上第一位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中来的音乐家。由于叙事曲这一新的器乐体裁形式需要用无词的语言来表达音乐内容,由于叙事曲与诗歌、文学的密切联系,以及诗歌、文学内容的史诗性、戏剧性需要通过这一新的体裁形式去表达,因此,肖邦冲破传统的典型规范及用新的结构形式取代旧的结构形式是不可避免的。 肖邦叙事曲深受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影响,美国音乐批评家及著述家詹姆士·基本兹·休涅刻在出版于1900年的《肖邦---其人及其音乐》一书中认为肖邦是一个"聪明人",因为他不给人以有关叙事曲内容的更明确的线索,接着说:"《第一叙事曲》是根据《康拉德·华伦洛德》而写的,《第二叙事曲》肖邦承认是受亚当· 茨凯维支的《魔湖》的直接影响而写的,而《第三叙事曲》则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女水妖》而写的。"至于《第四叙事曲》,一般并不认为和密茨凯维支的某一具体作品有所联系,只有少数人认为是受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三个布德力斯》的影响而写的。肖邦四首叙事曲采用了混合曲式结构,他把奏呜原则、变奏原则和回旋原则结合起来,运用到钢琴叙事曲这一新的体裁和新的创作内容中去。如《第一叙事曲》中,两主题的音乐发展主要是用变奏的手法来处理的,并且两主题在展开部的位置上保持着完整的结构,这就使展开具有主题再现的性质,这样整个结构又具有回旋的原则了,因为两主题分别都出现了三次。 另外,肖邦写作第一叙事曲时,他面临着由新的体裁和新的内容所提出的新的创作任务,他需要通过奏呜原则来表现叙事曲戏剧性的内容,但传统的奏呜曲式规范又不能完全符合创作构思和音乐形象发展的要求,把主题分解为动机和乐节、模进转调的奏呜曲式展开手法,对于气息宽广的抒情、叙事性体裁已不适应,他需要把传统的奏呜曲式结构进行适应音乐内容的调整,他用主题变奏展开的手法处理音乐的发展,避免主题发展过程中的尖锐对立。他的音乐形象发展是递进的过程,而非平衡的过程。还有此曲再现部中,副部先再现、主部后再现,这就形成了集中对称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曲式两端能以相同的主部主题来概括,不仅强调了作为主要乐思的主部主题所代表的形象,也加强了曲式收拢的感觉,主部主题作为被最后肯定的部分,随之不再出现对比因素,这就有助于获得完满的结束。 肖邦《第二叙事曲》采用奏呜曲式主题对比的原则和回旋曲式的原则相结合的作法,这也是创作构思和音乐形象发展的线索所决定的。此曲具有鲜明的形象,开始是牧歌式的、幽静的音乐。有一支很纯朴甚至天真的从容不迫的旋律,此后充满了惊慌不安情绪的急板闯入,一阵狂风骤雨过后又出现了开始时的音乐,这里对前面主题进行紧缩。这之后对此主题进行了展开,运用复调及变奏手法对其进行发展。舒曼在《音乐新报》评论肖邦《第二叙事曲》时写道:"我们必须注意到《叙事曲》是一首最出色的作品。肖邦已经写过一首同一名称的作品,那是他最狂热和最有独创性的作品之一;新的一首是不同的---艺术性逊于第一首,但幻想及情趣则并不多样,其中热情奔放的插部似乎是后来加进去的。我记得很清楚,当肖邦在这里演奏这首《叙事曲》时,是结束在犉大调上,而现在则结束在犪小调上……"由于此曲最后有开头主题"回光返照"式的再现,所以回旋曲式的因素是很清楚的。 索洛夫磋夫在《肖邦的创作》一书里谈到肖邦第三首bA大调叙事曲的形式时说:"bA大调叙事曲的形式非常独特。这是集中的结构,非常严谨而且极有逻辑。无疑肖邦在这道叙事曲里是以奏呜性原则为基础的,但同时这里也有回旋曲的因素和自由的变奏;要想把这首曲子的结构放进任何一种古典形式的框框里是很困难的。这是浪漫派把传统形式加以真正的革新和综合的范例。"此曲一开始是带有幻想性的歌唱性旋律,前四小节问句从右手旋律开始,由左手旋律结束,而答句则相反,这是"谈话"式的形式,强调了音乐的叙事性质。 肖邦《第四叙事曲》是他此体裁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创作于1842年。这首叙事曲有两个主要主题,第一主题在此曲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他酷爱它,他在此曲中对它进行了四次变奏,此曲总的骨架是奏呜曲式原则,但用变奏手法对主题进行发展,而且运用此方法造成主题的色彩性变化,又因为主题的多次变奏之间加进了其他的成分,因此它又具有回旋曲式原则。除此之外,此曲第二主题在曲中先后出现了两次,两次的调性及性格截然不同。第一次调性为bB大调,性格为安谧宁静的;这里悠扬的音调和温柔的和弦配置,使它具有圣咏般的意境,第二次调性为bD大调,性格是明朗、欢快的,但低声部的上行音阶给它带来某些惊恐,这是一次主题的升华。如此看来,此曲是多种结构原则混合的结果。此曲具有奏呜曲式呈示、展开、再现的总体结构,但它又没有遵照古典奏呜曲式的调性规范。副部在呈示部中出现在bB大调上,在再现部中则出现在bD大调上,再现部中的副部调性同此曲主要调性没有统一。从奏呜曲式主、副部调性对比与统一和主题展开两大特点来看,此曲主题展开的特点占优势。在展开部中,主部富于诗意的幻想性因素得到了自由的发展。这里即兴性的展开和华丽的演奏技巧相结合,而且引子以完整的形式在犃大调上再现作为展开部的结束。引子后面加上了轻巧、柔和而透明的华彩,好像一阵微风吹散了引子的回声。再现部中副部进行了戏剧性的处理,低音部奔腾的音阶改变了原先的柔弱性格而变得生气勃勃。由于音域的扩大和力度的增强,音乐充满了坚毅的力量和悲愤的热情,旋律被淹没在响亮的和弦与琶音的浪涛声中。这之后是狂风暴雨般的尾声,这是肖邦大型作品中所特有的悲壮激昂的形象。 肖邦生活的时代,为混合曲式的兴起提供了温床。当然在这以前时代的音乐作品中,也能够看到使用混合曲式结构的作品。但在19世纪产生了一种尽可能把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综合起来的倾向,由于作曲家要求曲式在表现作品的内容上更加灵活、准确,更符合不同具体作品的需要,因而在作品结构上突破某一典型曲式的限制,吸取其他曲式的、有助于表现所希望表现内容的结构手法来予以丰富的作法大大得到发展。例如器乐的发展手法在声乐作品中的出现,声乐的朗诵音调在器乐中的运用;类似叙事曲等体裁的作品大量产生,在同一作品中音乐综合表现各种不同情绪如抒情性、戏剧性、史诗性等;这自然就影响到不同曲式形成和发展原则的深刻的相互渗透与混合。 肖邦在混合曲式结构上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他在这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是一位较早把混合曲式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的作曲家,他对其后音乐创作中的打破传统曲式规范、吸收不同曲式的特点、按音乐形象的要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曲式原则加以综合的结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转载]



昔日已去。。。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唐进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下士 帖子:8 积分:2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10-6 19:37:2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6 22:50:48 [只看该作者]

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太有意境了。。第二首叙事曲太难了。简直。。手都弹断了!!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daygone
  5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中士 帖子:273 积分:416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5-7-30 15:47: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7 15:44:21 [只看该作者]

能弹已经是高手了。


昔日已去。。。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memeji
  6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爱琴海的养鱼人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2032 积分:8608 威望:15 精华:9 注册:2005-3-8 21:39:5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7 16:51:47 [只看该作者]

Chopin叙事曲是很难弹~不光难在其中一些技巧性片段~最难的地方在于这些作品都分很多段~其中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把情绪向前推~如果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做的不好~就容易弹成一盘散沙~


Welcome to our research lab:

The State Key Laboratry of 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ttp://mrdlab.iccas.ac.cn/ywb/ywb.htm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光浩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月光钢琴教育家
等级:月光盘古 帖子:3504 积分:16234 威望:20 精华:39 注册:2005-2-16 20:50:0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8 6:00:52 [只看该作者]

综合各方面来说,最难的还是第四,而且第四算肖邦的钢琴作品里高难度的作品!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叙事曲!


我爱钢琴!!QQ 31934340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memeji
  8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爱琴海的养鱼人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2032 积分:8608 威望:15 精华:9 注册:2005-3-8 21:39:5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8 10:34:04 [只看该作者]

确实f小调是最难的~在Chopin作品的难度上是登峰造极了~尤其是那个结尾段~


Welcome to our research lab:

The State Key Laboratry of 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ttp://mrdlab.iccas.ac.cn/ywb/ywb.htm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