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作曲家&作品 → [转帖]宁静而致远——由贝多芬最后三首奏鸣曲看其晚年的精神境界


  共有149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宁静而致远——由贝多芬最后三首奏鸣曲看其晚年的精神境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memeji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爱琴海的养鱼人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2032 积分:8608 威望:15 精华:9 注册:2005-3-8 21:39:59
[转帖]宁静而致远——由贝多芬最后三首奏鸣曲看其晚年的精神境界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5-30 9:20:01 [只看该作者]

宁静而致远——由贝多芬最后三首奏鸣曲看其晚年的精神境界 出处:Klassik.yeah.net作者:张弈

在法国大革命强烈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贝多芬,终身都崇尚自由和尊严。时代与个性的结合,产生了一个在音乐史上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用充满英雄性格的音调,颂扬了“与命运抗争”这一时代信念。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就有着与它相近的博大构思、宏伟气魄和深邃内涵,在其音乐作品中的地位仅次于交响曲,在整个钢琴音乐史中占有及高的地位,被称为是钢琴家的“新约全书”,与“旧约全书”——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历时31年,几乎是伴随着他的一生进行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的奏鸣曲带有一种自传的性质,与他生活中的经历是紧密相连的,因而他的奏鸣曲性格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从其早期的钢琴奏鸣曲中可以明显看出海顿(特别是第一奏鸣曲)、莫扎特等前辈作曲家对他的影响中期的奏鸣曲逐渐具有了新的风格,浪漫主义风格逐渐渗入(比如他的“月光奏鸣曲”Op.27 No.2),大大扩展了钢琴奏鸣曲的结构、丰富了表现力,使钢琴奏鸣曲这一曲式更加成熟,并赋予其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和深度;而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只有五首),都是在他完全耳聋之后创作的,其风格和以前截然不同(特别是他的最后三首奏鸣曲,Op.109—Op.111),从充满矛盾和情感的戏剧化转变到沉思内省的哲学思维中去。由于他晚年生活的极端悲凉和凄惨使他在精神上隔绝外界、充分进入了内心世界的生活,在其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赋格和变奏曲,使我们可以体验到其超凡、有禅意的宁静和平。

  在贝多芬的最后三首奏鸣曲中,凝聚着他作品的各种风格特征,是相当耐人寻味的。在Op.109中,流露出贝多芬无以匹敌的抒情特点。这首奏鸣曲洋溢着优美诗情的抒情性,是其晚年亲切浪漫性的突出杰作。它以最美好的和最完善的抒情美形式表现了无比丰富的内容,体现了极其强烈诗意天性,高雅而梦幻般的寂静气氛笼罩全曲,人们常称其为“巨人式的奏鸣曲”。用贝多芬本人的话说,是“无可比拟的,是精神,是把地球上高贵、杰出的人连结在一起的精神,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其摧毁的作品。”由此可见贝多芬晚年在道德哲学方面所达到的观念境界——通过沉思冥想,通过人群的生活来实现善的世界

  这首奏鸣曲最精彩的就是它的第三乐章,是有优美的行板和六个变奏组成的,它是全曲的重心所在,是整个奏鸣曲的构思基础,乐章写得非常自由、完美紧凑、精炼的主题,和富于诗意的曲调一下子就能够吸引住听者,其内容表达非常深刻,变奏的速度、气氛、性质的对比是别具一格的,具有精美细腻的钢琴风格。所以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思想重要的进展,音乐的结论是静思的,是心平气和的奇美幻想,是灵魂被骚乱后的宁静,它充满了象是抚慰自己心灵一样的情愫,整个奏鸣曲建立在这样柔和而严谨的气氛中,启示出钢琴明亮音色的奇迹。

  Op.110是一首富于感情的安静作品,是贝多芬自由地处理奏鸣曲式的典范,它以哲理性和洞察力的锋芒,深刻地表露出了贝多芬在用自己的内在力量来滋养自己、净化自己,体现了贝多芬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对人生目标的意识——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该曲充满了贝多芬晚年期间所特有的深沉情绪,它极富有深刻的回想意境和安静的内向敏感,虽然笼罩着一层悲叹的色彩,但也混杂着超越它的美梦,也可以见到其力图有所突破而作的努力。这首奏鸣曲主题材料间的关系是非常精妙的,主题就是回到过去的年代”,它包含了极有特性的细节,活跃着一种戏剧性的回升,吐露出贝多芬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故人们称之为“追忆”奏鸣曲。完美表现了贝多芬的哀伤绝望以及对饥饿贫困有深切的愤慨,同时又表露出他对从未得到过的温暖的家庭生活和至高幸福的渴望

  这首奏鸣曲没有题献给任何人,它是贝多芬在痛苦的晚年生活、忍受着精神和身体上的巨大苦难的时期1821年12月完成的,是与写作第九交响乐等庞大作品同时期写作的。在这首奏鸣曲贝多芬牢牢把握住了音响和情绪的寂静流动。辐射出精神的热能是持久永恒的,其内容是深奥的、结构是宏伟的、音乐是极为柔软的有机的,是古典美的完美体现从音乐中使人们感到的是有这里沉思的威严同柔美诗意的神秘结合,整个奏鸣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在他的晚期作品中体现的最为突出,与其相似的还有他的弦乐四重奏《大赋格》),贝多芬在努力的确信自己、塑造自己、忠于自己、把握自己。

  贝多芬用Op.111这首奏鸣曲作为32首奏鸣曲这一精神发展道路的终点,好似一座雄伟教堂刺破蓝天的十字尖顶。在这部作品中,提示了贝多芬式的悲怆性(Pathos),以及对创作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经过这种人世间现世苦恼的挣脱与看破,显现出跟无言的顿悟相似的超人世界。在这首奏鸣曲中,贝多芬重新采用了两乐章的奏鸣曲式,在主体思想的内涵上具有一种淡泊、宁静和超脱的性质,具有深刻思辨性和抽象性,它保存了德国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中的那些最丰富、最深刻的东西。达到了其创作上的一个高峰,使他的天性表现得深刻而明哲,沉思的处世态度使他洞察到了他内心情感的最深处。但是这首奏鸣曲所表述的追求宁静、寻找宁静、渴望宁静的愿望,却使人们听到的是更多的精神骚动,使贝多芬一生心路历程中的精神骚动,看到更多的是诗化的,理想化的人的形象。由此可见,尽管两个乐章存在着锐利的对比和明显的对照,但保持了巨大的、整体的统一,其音乐那深沉广阔的精神已经拓展到了无限的神秘世界之中。这首奏鸣曲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凝聚了贝多芬对奏鸣曲的倾心研究和总结性探讨,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情绪,充满了超人的思索内容,它陈述着代表光明面的力同代表黑暗面的力之间的相互抗衡和搏斗,表现了一种内在的超越的力和骚动,不愧是其压轴的永恒艺术

  通过上述对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所表达的思想境界的粗浅分析,不难得出,由于贝多芬晚年生活的孤独、凄凉,使他在晚年的创作中,走向内省,一步一步走向了他内心的最深处。不止一个钢琴家说过:“不能在45岁以前弹奏这三首曲子。”正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的年轻人是根本无法理解贝多芬在晚年所达到的精神境界,他完全隔绝于世,在他自己创造的宏伟宫殿中,走向了他人生的最高点……

  我想,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幻想、幻想……降临在白天的崇高的、丝毫不动的梦景……秋风吹来了枯萎的树叶和飘过的香味。但这些回忆已经失去锋芒;精神从回忆的蜡和暗金色蜜中筑成自己的蜂巢、蜂房。精神统治着使他陶醉、使他痛心的事物,他蜷曲在他所创造的宇宙的中心……



Welcome to our research lab:

The State Key Laboratry of 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ttp://mrdlab.iccas.ac.cn/ywb/ywb.htm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飘飘0919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抱着闹钟睡觉的猪
等级:月光司令 帖子:910 积分:6424 威望:10 精华:14 注册:2005-5-13 22:00:5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5-30 10:38:19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音乐的成熟主要是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这种思想的矛盾不安,内心的恍惚犹豫,促成他的创作趋向成熟。音乐家的创作只有在经历过波折后才会更加的使音乐具有震慑力!这也是贝多芬晚期作品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随风来又随风去,天空是我的屏障,云彩是我的依靠……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黑盒子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下士 帖子:26 积分:7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4-28 21:49:4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5-30 11:10:34 [只看该作者]

我也赞同飘的观点,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是创作出不朽的作品的前提,那是具有个性的,具有内涵的,富于哲理的。对比之下如门德尔松的作品,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可能是因为他的一生是在较安逸环境中度过吧。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