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作曲家&作品 → 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


  共有151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长地久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月光伯爵
等级:月光上士 帖子:323 积分:-140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5-3-20 23:47:44
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7 13:37:13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
出处:中央音乐学院 提供者:竹筒夫子
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在1873年4月1日生于诺夫戈罗德省奥格林村一个贵族家庭里。四岁起小拉赫玛尼诺夫开始学弹钢琴,十岁时进彼得堡音乐学院,但收获不大;十二岁时(1885年)到莫斯科音乐学院才开始认真学习钢琴和作曲,1891和1892年先后在这两个班上毕业时因成绩优异,曾获得金质大奖。拉赫玛尼诺夫在学校期间已经写出头一批作品,包括《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青年交响曲》等,他的毕业作品——独幕歌剧《阿列科》,受到当时以阿连斯基和塔涅耶夫为首的考试委员会很高的评价。

  音乐学院毕业后,拉赫玛尼诺夫已开始跻身于俄罗斯第一流青年作曲家之列,他悉心研究俄罗斯民间艺术和古典作曲家的创作,相继又有一批器乐与声乐作品问世。但是在1895年,当他的《第一交响曲》因作品本身不够成熟而上演失败,使作者感到极度失望,他的创作一度陷入低潮,若干年间没有写出一部完整的大型作品。不过这时候,他的活动转入其他领域,他开始教授音乐课,还应莫斯科一家私营剧院之请担任歌剧指挥。九十年代末,他结识了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他同俄罗斯著名歌唱家夏里亚宾的悠久而亲密的友谊,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1899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出国旅行演奏,初步奠立了作为一个钢琴家的世界声誉。

  1900-1901年,拉赫玛尼诺夫的一部最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问世,标志着他的创作繁荣时期的开始。他在这个时期写出的作品,反映了第一次俄国革命(1905年革命)前夕社会意识的蓬勃高涨;他的音乐充满了真诚的激情、生动直接的抒情感受以及丰富多姿的旋律,同时也加强了豪迈、英勇的因素。1904-1906年,他任莫斯科大剧院常任指挥。如果说,九十年代他在私营剧院的指挥实践,还只是他在指挥艺术方面的锻炼阶段的话,如今在大剧院,他却已经称得上一位完全成熟的指挥大师。他指挥格林卡和柴科夫斯基的一些歌剧,也亲自指挥他自己新写的两部歌剧——《吝啬的骑士》和《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当时已享盛名的天才歌唱家夏里亚宾参加演出),这些演出成为当时音乐社会的重大事件,而且被奉为后世遵循的典范。

  1906年春,拉赫玛尼诺夫离开大剧院工作,先到佛罗伦萨,然后全家在德累斯顿居住三年。在革命失败后的反动统治时期中,现代派艺术思潮在俄国艺术中有着很大的发展。但在这时,拉赫玛尼诺夫依然捍卫和继承古典传统,创作出大量作品,为俄罗斯音乐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他在德累斯顿时期最重要的作品,要算是他的《第二交响曲》(1906-1907年)。1909年春,他回到莫斯科。在此之后一段时期,他又陆续写出《第三钢琴协奏曲》(1909年)、《钢琴前奏曲集》(1910年)和其他一些钢琴作品,但是在这时候,反动统治下的那种令人窒息的气氛,显然在他的创作中也有所流露,颓废派艺术的消极情绪,对他的创作开始有所影响——他以比利时象征主义作家梅特林克(M. Maeterlinck, 1862-1949)的剧本为题材写作的歌剧接《蒙娜·曼挪》(只写出一幕),根据瑞士象征主义画家彪克林(A.Böcklin,1827-1901)的同名画作写出的交响诗《死岛》(1909年),取材于美国作家爱伦·坡(E. Allan Poe,1809-1849)的诗作谱写的乐诗《钟》(1913年),以俄罗斯一些象征主义诗人如索洛库普(ф.Coлoryб,1863-1927)和巴尔蒙特(K.Д.Бaльмнт,1867-1943)的诗句写出的最后一组浪漫曲(作品第38号),都反映出一种阴郁、悲观的情绪,具有印象主义的印记。与此同时,他的钢琴演奏和指挥活动却特别频繁而富有成果,他在钢琴演奏中善于把他对作品构思的理解清楚地传达给听者,他不但以其洋溢着感人至深的热情、力量和贯串着抒情性的演奏,激荡着听者的心弦,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首先为听者创造出一种完整、深刻、鲜明和易于把握的艺术形象。作为交响音乐会的指挥,他在当时也被誉为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和鲍罗丁的《勇士》交响曲的最好的解释者。

  1917年,当爆发二月革命时,拉赫玛尼诺夫持着同情的态度,他把自己的一次音乐会收入捐献给军队。但是他不理解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因此,当苏维埃政权刚一建立,他便离开祖国,先到瑞典,然后定居美国,在那里度过他一生中最后二十五年的生活。在背井离乡的条件之下,他只是忙于几近狂热的音乐会演奏活动,在创作方面却经历着一场危机,很长时间没有写过一部作品。只是到二十年代后期,才断续地写出他的《第四钢琴协奏曲》(1928年)、《科列里主题钢琴变奏曲》(1932年)、《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1934年)、《第三交响曲》(1935-1936年)和《交响舞曲》(1940年)。拉赫玛尼诺夫曾特别强调指出,他的所有后期作品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采用中世纪天主教的歌调《愤怒的日子》(Dies irae),这个歌调在十九、二十世纪许多作曲家手中常常用来作为死亡的严厉和神秘的象征,拉赫玛尼诺夫同样也用来体现一种命定不可避免的结局的思想。他在远离祖国的岁月里,时常怀有孤独和寂寞的心情。他经常阅读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阅读苏联出版的音乐书籍,对涉及他所热爱的俄罗斯作曲家如柴科夫斯美、鲍罗丁和塔涅耶夫等人的论述特别感兴趣,当他听到苏联电台广播他的作品时,感到格外高兴和感动。在卫国战争期间,拉赫玛尼诺夫也表现出他的爱国主义热忱,他举行许多专场音乐会,募款捐赠苏联军队,他在1942年3月间为此写给苏联驻纽约领事的一封信上写道,这是“一个俄国人尽其所能地对俄国人民抗敌斗争的一点资助”,并表示对全面胜利的坚定信念。但是,在1943年初,由于急性癌症发作,他不得不中断预定的演奏旅行,终于未能等到他所热切期待的胜利消息,在3月28日在洛杉矶突然去世。

  拉赫玛尼诺夫力图在音乐中表现一个忠实诚挚的普通人的思想感情,竭力探求让所有的人都易于理解的方式,从这一方面着眼,他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的直接继承者。他的音乐时常具有幻想和悲剧性的哀伤等因素,时常留下一种内心悲剧的不可磨灭的痕迹,这样深刻的抒情性和戏剧性也是使他的作品接近干柴科夫斯基的地方。所不同者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内容更加狭窄,往往局限于抒发个人内在的精神体验,但表现得十分动人而富有诗意。他的音乐除了着重体现悲剧的因素之外,有时也以磅礴的力量讴歌幸福、赞颂祖国大自然风貌,精心刻划出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安谧、宁静的形象。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充满了美妙的旋律,在他的同时代人当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旋律作家;他的旋律写作同俄罗斯民歌中的悠缓歌曲保有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还以和声语言和复调手法之丰富见长。所有这些,都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具有如此感人的力量所在。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怪诞与动机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中士 帖子:216 积分:93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2-3 3:53: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10 17:01:29 [只看该作者]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勾手手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钢琴女疯子
等级:月光司令 帖子:726 积分:176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1-11 10:43:1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10 18:12:02 [只看该作者]

他的作品在我们这里好象普及面不广`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