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敲开歌剧的大门
歌剧是古典音乐中一个相对较难的品种,很多古典爱乐者在歌剧的大门徘徊,而无从进入这座大门,失去了进入这座古典的顶峰淘宝的机会。
的确,歌剧对爱乐者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国内的专家、学者反复从歌剧的基本技巧来引导爱好者,结果也是使这些爱好者收益甚微,在他们经过反复的尝试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要攻占这座山峰。
其实我们欣赏歌剧,未必要先学习声理,有机会学一点也可以,不懂声理一点也不会影响欣赏,歌剧更多是要求你是否能对这部作品产生共鸣,不一定要全面理解里面的故事情节和怎样的结构,你也不可能有这么的精力花在上面。一部好的歌剧,会达到水乳交融,亦即人声、合唱、乐队会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在一场戏结束时会有观众的喝彩声及掌声,这会证明一切,观众这时的心情起伏也很大,会有一种精神的鼓励及解脱。
笔者在此介绍一下听歌剧的偶遇从而进入歌剧的大门。
还在十多年前,笔者刚从大学毕业到广州这座城市,直到三年前笔者从没有听歌剧的打算,而听古典音乐是从上大二时,一位高州籍的老乡说了一句话“听一听古典音乐吧!”而开始了古典的音乐之旅。那时是八十年代中期,我为了追时髦到音像店买了一盒太平洋影音公司的《威尔弟歌剧序曲集》,花了七块钱,觉得非常之心痛,这盒磁带带回学校后一直听到不能听为止,为日后听歌剧打下了基础。当时广州也没有太多的歌剧CD,而知道有人从中图那里购买了苏堤指挥的华格纳的《指环》全集(十几张CD),可以说如果我一开始也是听这部全集,我今天也无法继续对歌剧有兴趣。
有一年在中图的CD展销活动,认识了Etude,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调琴师,江总书记到广州时入住珠岛宾馆,他还给总书记调过钢琴,一位20出头的毛头小子,家里收藏的全是钢琴大师经典录音,到今时今日他的钢琴收藏超过了二十万元,而且以AAD单声道的录音为主,我开始知道了听古典是以经典为主,而不是以靓录音为主,尽管这些AAD录音在当时来说未经过降噪处理,炒豆声及落雨声较多,但一点也没有影响我们听录音的谓口,还在十多年前我们便开始听Rosenthal、Gieseking、J.Hofmann的历史录音了,这对我日后听歌剧收益非同小可,因为歌剧黄金时期的录音全部是单声道AAD的录音,我如果不习惯听这种录音,我就未能真正能在歌剧这个海洋中去傲游,今天有人还在不断推荐这个那个录音上什么发烧榜,如果我当时是为了这点而去听古典,到今天我也会不再听古典了,因为我根本就无法用那么多的钱来买碟,早年购过史耐伯一套AAD录音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8CD,也转让给他人。
在三年前,我的小妹从美国回来,带来了几盒歌剧录音带,有《蝴蝶夫人》、《唐璜》、多明哥的现场《Stiffelio》(到最近我才查到这是威尔弟的作品,当时觉得这是一出宗教歌剧,但演绎得非常之精彩,掌声非常之多,到现在我还在找这张CD,我现在收到另一个版本,是一张卡里拉丝的DVD,也是一场非常之精彩的现场!),我便反复将这几盒歌剧录音带来听,就象李阳说的疯狂英语要听烂几盒录音带一样,并把收藏的一张多明哥演绎的《阿依达》DVD反复来看,手头上还有几张在广州街头买到的二手歌剧DVD来看,有卡拉扬指挥1965版的《La Boheme》、《The Art of singing》、《Great Star in Opera》、卡娜娃的电影版《唐璜》,这些货因为是二手货,所以买得很平宜,2、3元一张,基本上是国产正版货,可惜到今时今日,广州再也找不到这样买碟的机会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浸淫,使我终于打开了歌剧大门。到现在我收藏的《阿依达》光DVD版本就达到了9种之多(包括索非亚.罗兰的电影版)。
听歌剧与人的际遇有很大的关系,人生波折越多,就越能在歌剧中找到共鸣,因为不少歌剧是以悲剧作结局的,你没有那种人生的坎坷,就很难会有什么共鸣,甚至会觉得这简直是无病呻吟,歌剧能打动人心的魅力也体现在此,越是靓声,越能把这种气氛渲染出来,我认为卡拉丝在这方面是做得非常之出色的,现在有的经过声乐训练的人对卡拉丝不屑一顾,认为她不是科班出身,又非意大利出身的女高声音,但直正懂欣赏的人,听出她唱出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特别是卡拉丝的现场,那种激情场面,我敢说没有第二人能做到。靓的男、女声你会觉得这声只应天上有,你会非常之感谢这是神的恩赐,长期浸淫在歌剧之后,你的行为、语言也会变得高尚起来,甚至可以忘掉人世间一切烦恼,会使人的精神提到很高的景界,你会珍惜过好每一天,明天也许是地狱,但今天只要我能够听歌剧,我就没有白白浪费掉。孔夫子曾说过“朝闻道,夕可死了”,用此句话来形容听一出好的歌剧是最恰当不过了。
对歌剧版本的收藏也会影响对歌剧的后续兴趣,有很多入了门的爱乐者在拼命收藏《CD圣经》或《唱片指南》推荐的录音,笔者每回经过中图,看到那些二、三百元一套的歌剧发烧录音,自叹口袋中的钱少了,但我们有必要一定要听这些HIFI录音吗?这种录音男、女声唱得当然无懈可击,乐队的配乐效果当然也不错,我有时在宿舍听这种录音时不知应开多大的声量来听,因为乐队的声音往往是盖过了人声,每到这时我不得不马上把声量关低,怕影响了别人,来不及时便有人敲门抗议了。因此笔者对这种HIFI录音是不敢留恋的,最明显的是笔者手头上有二套EMI的法语歌剧8CD录音,一套是六十年代立体声高保真时代的录音,当然主唱的是一班当红的大腕,当初也是冲着他们购入这套碟的,但这套碟放了一年多,还听了不到二、三张,另一套是 EMI二、三十年代歌剧黄金时代的录音,笔者立马在二、三天内听掉,不是不好,而是无法想象这套法语歌剧居然比我另一套VERDI EMI也是歌剧黄金时期的录音还要精彩,听得我非常之过瘾!
本来法语歌剧在我心目中比VERDI的歌剧是要低一个档次的,从此以后我不敢小看法语歌剧了,笔者一口气把NAXOS的所有三、四十年代法系歌剧一网打尽。因为没有钱,买不起PEARL、EMI的黄金时期(上面提到的EMI录音是二手货)的歌剧录音,在此我一再提起NAXOS的CD,这是一间非常之好的公司,可以满足一些没有钱,但又非常之懂欣赏的爱乐者的选择,另外一间www.jpc.de公司,也在做歌剧黄金时期的录音,有大量的AAD歌剧录音,这只有北京的爱乐者才有这种福气,广州还未看到有人做,里面有大量的AAD歌剧录音,可惜只有望洋兴叹,我觉得买碟的钱太少了,这个社会是有钱人未必听古典音乐,喜欢听古典的穷人真不少,我在广州街头发现有些爱乐者去买那些翻版古典DVD,一次可买上好几百元,但他就是没有钱买正版碟。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我们不要因为遇到挫折就对社会不满,甚至轻生,我们还能够听懂古典音乐,我们就要感谢神造物的神奇!
歌剧还有一个特点是对剧目的理解时间经常较长,其它古典乐曲听二、三个回合就能喜欢或不喜欢,但歌剧你听上多个来回后可能还是听不出一点味道,接着当你想以后不再听这出歌剧但是偶然有一天神差鬼使你又拿出这出歌剧来听,之后你会有天大的惊喜出现!这就是歌剧的魅力!
谈到这里,可能有些爱好者还是觉得有困难,在此提示大家,歌剧是要一点宗教信仰的,这一点很可能是关键的关键,我们是生在红旗下,党是主张我们没有信仰,我认为有一点信仰又未曾不可,《圣经》也说过“凡事都可以做”,只要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做一点又何妨?在歌剧中有很多场合男女高音在患难之交时还在不停地歌颂神,国人很多听得莫明其妙,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是歌剧的精华所在,我们只要研究一下所有的歌剧作曲家的身世及作曲背景,便不难理解了,这些歌剧作曲家几乎没有哪一位不是人生的路途历经沧桑的,他们在人生几经挫折后,不但没有放弃人生,还把这些体会放进歌剧中,来感谢神创造生命的神奇!如果不信神,你就无法体会这种感人的场面,人生一切都太顺利的话,也不会去听歌剧,就算听也体会不到那种意景,没有多久他会不再听歌剧了,有时间时了解一下歌剧的创作背景也有助于尽快掌握这部作品。象VERDI的作品,几乎没有哪一部不是以历史的大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明白了这些,你听VERDI的每一部歌剧时都是非常之过瘾的。
最后笔者建议想入门的初学者,还是先把一出名剧听得滚瓜烂熟,比较容易让初学者入门的名家是以PUCCINI的歌剧曲目为主,在收藏碟时建议以名家录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