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目前位置:文章首页 > 月光原创 > 亚美尼亚音乐之旅(二)——亚美尼亚早期歌剧
        
亚美尼亚音乐之旅(二)——亚美尼亚早期歌剧 
Date&Time:[ 2006-10-6 20:52:34 ]  Hits:[ 1131 ]
亚美尼亚音乐之旅(二)——亚美尼亚早期歌剧
(本文主要部分原载《爱乐》2006年第9期)

      “任何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在它的发展中会吸收其它民族语言的元素。但是,如果一个民族拥有独一无二的语言和文学,那么它同样会拥有独一无二的音乐。”——柯米塔斯

第二乐章 亚美尼亚早期歌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养一方音乐。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最适合的歌唱方式,成为民族音乐的根基。民族语言与民族历史中的丰富生活素材相结合,一定会孕育出独一无二的音乐。如同我国各地的地方戏曲和《格萨尔》等少数民族史诗,亚美尼亚人也有自己的史诗和歌剧。

      亚美尼亚很早就有一位备受尊敬的音乐家——游吟诗人萨亚特-诺瓦(Sayat-Nova)。他原名哈若提安?萨亚基扬(Haroutiun Sayakian),1712年生于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与柯米塔斯(Komitas)相似,萨亚基扬也有一副美妙的歌喉,而且自己创编的歌曲有相当高的语言文学水平,流传下来的歌曲约220首,历史上可能有上千首,因此被称为“萨亚特-诺瓦”(歌王萨亚特)。他还会多种民族乐器,尤其是一种类似二胡的弦乐器卡曼查(Kemancha)的演奏大师。可惜他后来卷入政治争斗,1795年被入侵的波斯大军杀死。

      到了1868年,世代传唱的史诗终于化作精心谱写的歌剧,诞生了亚美尼亚有史以来第一部歌剧——《阿沙克二世》(Arshak II),作者是亚美尼亚歌剧始祖提甘?楚哈基扬(Tigran Chukhajian)。

      历史上的亚美尼亚国王阿沙克二世是有名的昏君和暴君。公元301年,亚美尼亚在世界上首次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后,便与宗主国波斯信仰不同的上帝,很快与波斯反目成仇。阿沙克二世在位时,波斯王沙普尔二世(Shapur II)挑拨离间亚美尼亚国王和封建领主,阿沙克二世残酷镇压领主导致内忧外患,最后他被强行召至波斯,终身被软禁在城堡中。此间被传为中国名将马超后裔的亚美尼亚民族英雄马米科尼扬(Mamikonean)和阿沙克二世的王后帕兰赛姆(Parandzem)曾英勇抗击波斯的进攻,但都寡不敌众以失败告终。如此跌宕起伏的历史在歌剧中被改编为一个充满复杂人性的剧本。

      开场雄壮的大合唱中阿沙克二世凯旋归来。然而阿沙克却是个轼父篡位的国王,流放了自己的弟弟科内尔,但他曾经爱慕的帕兰赛姆偏偏又嫁给了科内尔,自己只得娶了奥林匹亚。帕兰赛姆央求阿沙克让科内尔回来,在一段甜蜜动人的咏叹调中殷勤地向他献花。似乎古今中外的英雄都难过美人关,阿沙克得到了帕兰赛姆,科内尔也秘密回来了,与担任军队指挥官的好友瓦里内斯发誓要向阿沙克复仇。他们找到奥林匹亚告诉她阿沙克要用帕兰赛姆取代她,怂恿她带着儿子出逃,而奥林匹亚在犹豫不决中被卫兵发现并被囚禁。

      阿沙克冲了进来,激昂地歌唱着心中的怒火,大主教尼尔塞斯则警告他不要报复并预言了他将来的倒台。见到事情败露的帕兰赛姆和科内尔也失魂落魄地进来,唱起一段甜美的死亡二重唱。而尼尔塞斯则用浑厚的男低音唱出悲歌“啊,可怕的夜晚”。科内尔在诅咒阿沙克后死去……

      阿沙克面对镶满珠宝的王冠却看到了无数滴鲜血,现在他已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囚禁了奥林匹亚,娶了帕兰赛姆,但他却又留恋起奥林匹亚来了。有所察觉的帕兰赛姆到囚禁塔中杀死了奥林匹亚的儿子以阻止他继承王位。奥林匹亚面对孩子的尸体唱起悲伤的咏叹调。在电闪雷鸣中,低沉的合唱“颤抖吧,懦夫们,死亡正在逼近”使阿沙克和帕兰赛姆魂不守舍,一个个冤魂出现在他们眼前。帕兰赛姆主张与阿沙克一起击破这魔咒,但阿沙克说整个亚美尼亚都在为这些死亡天使哀悼,他彻底抛弃了帕兰赛姆,两人分道扬镳。

      牢笼中的奥林匹亚歌唱着美好的生活并跳起了舞蹈,尼尔塞斯大主教将她释放并重新立她为王后,阿沙克跪地祈求她的宽恕,众人合唱:“多么不可思议,阿沙克让自己变得谦卑起来。”此时帕兰赛姆却唱起阿沙克以前的罪孽,誓为自己和科内尔复仇,将毒酒给阿沙克和奥林匹亚服下,当他们拥抱着死去时,帕兰赛姆直刺向阿沙克……
以上被认为是楚哈基扬原作的情节,对比真实历史,增添了许多浪漫,甚至给暴虐的阿沙克二世加上一丝人性的亮色。很明显,《阿沙克二世》与穆索尔斯基的伟大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莎士比亚的伟大话剧《理查三世》的剧情出奇地相似,似乎谋权篡位的暴君总能激发起人们对于人性善恶的深入剖析,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文学艺术的瑰宝。

      可惜经费短缺和当时奥斯曼帝国严苛的政治气氛使楚哈基扬始终未能见到《阿沙克二世》上演。直到1945年11月29日,原稿经过修复和改编并被译为亚美尼亚语后,这部开山之作才在亚美尼亚埃里温首演。这个苏联时代的版本比原作进一步增加了阿沙克二世的亮色,亚美尼亚Parseghian Records公司出有唱片。而原始版本在2001年9月8日才在美国旧金山首演——旧金山歌剧院花费100万美元重金精心制作。

      与柯米塔斯一样,楚哈基扬也是生于土耳其的亚美尼亚人,1837年生于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1898年卒于伊兹密尔。年轻时赴意大利米兰师从曼佐尼(Manzoni)学习音乐,1868年根据特西扬(Tersian)的剧本用意大利语完成《阿沙克二世》,风格很接近于威尔第的早期歌剧,对复杂唱段的作曲已经很娴熟,但为交响乐队的谱曲还明显不及威尔第等大师。楚哈基扬同时还是第一部奥斯曼-土耳其小歌剧的作者,至今,这使得与土耳其结有世仇的亚美尼亚人在文化上颇感自豪:“土耳其人尚未写出一部歌剧,他们演出的都是欧洲的,而且(他们在)这个领域无可争议的始祖还是(我们的)提甘?楚哈基扬。”


      不知为什么,古典音乐最初被人接受的形式往往都是歌剧,也许歌剧能够最直观地把音乐与历史文化相结合。16世纪末的意大利歌剧开始了古典音乐在西欧的辉煌时代,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吹响了古典音乐在俄国的号角,外高加索民族的后起之秀更是在刚刚掌握古典音乐技法时就迫不及待地要谱写歌剧。不仅楚哈基扬,阿塞拜疆近代音乐之父哈季别约夫(Hajibeyov)也创作了大量歌剧,甚至亚美尼亚近代音乐之父柯米塔斯也曾尝试创作歌剧《阿努什》(Anoush),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民族传统史诗为题材。

      1908年6月8日,柯米塔斯从圣埃奇米亚金给长诗《阿努什》的作者图马尼扬(Tumanyan)写信:“如果你要到迪利扬去,我很高兴。不必担心钢琴。你我去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去做文字——完成诗歌并连同它的人物和歌曲——总之要写好剧本。至于别的事情,音乐,我会在埃奇米亚金做,我在这儿的房间里有所有必要的设备。”很遗憾《阿努什》最终没能在柯米塔斯笔下完成。不过柳暗花明又一村,同一时期的另一位亚美尼亚作曲家阿门?迪克拉年(Armen Dikranian)写成了这部歌剧。

      迪克拉年1879年生于亚美尼亚亚历山大罗波尔,早年在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学习音乐。1905年沙俄帝国重新开放了亚美尼亚的音乐学校,迪克拉年成为一位职业音乐教师。英雄所见略同,此间他几乎与柯米塔斯同时看中了图马尼扬的《阿努什》,在1908-1912年间将其谱写成歌剧,并于1912年首演。现在的版本是他1938年最终修订完成的。

      《阿努什》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悲剧。阿努什和她的妈妈、哥哥摩西一同生活在一个亚美尼亚小山村。通过对唱山歌,阿努什爱上了山另一边的萨若,并求妈妈允许自己去村里的山泉。在山泉边,阿努什与女孩子们载歌载舞直到萨若的到来。萨若心潮澎湃地向阿努什求爱,但阿努什却被不详的预言困扰着。在传统的基督升天节上,年轻人要摔跤,但是按照传统习俗,摔跤的人却不得将对手摔倒在地,否则就是对对方的奇耻大辱。当有人鼓动摩西和萨若摔跤时,摩西回避了。在算命仪式上,女孩中唯独阿努什被预言爱人会死,萨若也听到了预言,两人默然无语。

      最终他们还是忘却了厄运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在婚礼上,又有长者提议萨若和摩西摔跤。这次他们同意了,开始两人都遵守古老的信条:“没有人敢把对手摔倒在地,否则就是强加给对方道义羞辱。摔跤是个游戏,这里不应有胜利者和失败者。”然而当萨若看到阿努什的目光时,想展现自己力量与技巧的欲望再也无法遏止,用不凡的气力把摩西摔倒,赢得了被禁止的胜利。怒不可遏的摩西留下可怕的誓言:“耻辱的代价是亵渎者的鲜血。”

      阿努什被哥哥的愤怒吓坏了,屈从于哥哥的要求与丈夫分手。但当摩西离开后,萨若又找到阿努什,并说服她与自己一起逃入深山,同时,萨若的农田上已燃起熊熊大火……不料,正当阿努什离开与萨若的藏身之处想去劝说哥哥时,摩西抓住了萨若并杀死了他。悲痛欲绝的阿努什完全失去了理智,她爬上山崖,纵身跳入下面的急流。最后,村民们在河边为这对年轻的爱人唱起了挽歌……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像无数伟大的爱情悲剧一样,大诗人图马尼扬把人性中的真挚、冲动和仇恨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最后绝望的阿努什写下了凄美的诗句:
如果你渴望芬芳的玫瑰,
等一会儿可能就会到来;
但如果你渴望你的爱人,
要知道,他走了,永远地失去了……
无论哭泣还是哀叹,
都不会带回你的爱人;
你眼中年轻的火焰
为何茫然地熄灭?
把山泉中清凉的泉水
倒在他孤独悲伤的墓上;
去开始一段新的爱情,
那才是这世界的道路。

      如果楚哈基扬还是用意大利风格谱写亚美尼亚史诗,那么迪克拉年的《阿努什》则成为亚美尼亚第一部民族风格的歌剧,第一次把中东、波斯地区古老的音乐语言写入歌剧。迪克拉年幼年时就游走于乡间,与很多民间艺人在一起,对民歌以及卡曼查等民间乐器的旋律和音色烂熟于胸。从阿努什的第一段山歌开始,大量运用了极具亚美尼亚特色的抒情长调,婉转悠扬,充满朴实而真挚的美,说唱性的民歌曲调完全融入到歌唱和配乐中。

      1950年迪克拉年去世前几个月还完成一部歌剧《大卫?贝格》(David Beg),继续了《阿努什》中对民族音乐和史诗的创作,用亚美尼亚音乐讲述了18世纪大卫?贝格带领亚美尼亚人抗击土耳其对卡拉巴赫地区的入侵。《阿努什》、《大卫?贝格》都有Parseghian Records公司的唱片。

      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中心,有一座宏伟的圆形灰色建筑,那就是亚美尼亚斯潘迪亚里扬国家模范歌剧芭蕾舞剧院的所在地,以作曲家亚历山大?斯潘迪亚里扬(Alexander Spendiarian/Spendiarov, 1871-1928)命名。斯潘迪亚里扬作有多部歌剧,也是最早创作交响作品的亚美尼亚作曲家,组建了埃里温音乐学院。1918年他完成了歌剧《奥马斯特》(Almast)——也是基于大诗人图马尼扬的作品——并于1933年成为当时的埃里温歌剧院的开幕大戏。塔马尼扬(Tamanyan)设计的大剧院灵感来源于日瓦诺兹的一座七世纪的大教堂,并于1936年获得巴黎世界博览会大奖,1940年埃里温歌剧院迁入这座新落成的建筑珍宝,门口有图马尼扬和斯潘迪亚里扬的雕像,不远处的树荫下便是斯潘迪亚里扬之墓。数十年来,这座剧院见证着亚美尼亚歌剧的几乎每一个脚印,独具特色的亚美尼亚民族歌剧在这里经久不衰……

(待续:第三乐章 哈恰图良)
[图1]亚美尼亚国家歌剧院外景
[图2]楚哈基扬画像 VARDKES ISDEPANIAN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搜索相关文章-搜索结果↓
亚美尼亚音乐之旅(五)——亚美尼亚音乐的现代发展
亚美尼亚音乐之旅(四)——亚美尼亚黄金一代作曲家
亚美尼亚音乐之旅(三)——哈恰图良
亚美尼亚音乐之旅(一)——柯米塔斯
Copyright © MOONPIANO.COM. 豫ICP备11007006号-1 Powered by FZGZS.COM.